首页> 中文学位 >邓铁涛浴足方对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6h】

邓铁涛浴足方对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

1.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

1.3 邓铁涛浴足方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处理

2.6 研究结果

2.7 安全性检查

第三章 讨 论

3.1 邓铁涛浴足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的影响

3.2 邓铁涛浴足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影响

3.3 邓铁涛浴足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疗效的影响

3.4 邓铁涛浴足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P值与血压SI的影响

3.5 邓铁涛浴足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可能机制

结语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变化、睡眠质量改善、动态血压及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观察邓铁涛浴足方对肝阳上亢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案,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按简单随机单盲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均采用CCB类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2级高血压患者在1种西药控制不理想时即改二联用药,即选用 CCB类+ACEI类(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贝那普利片)。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入邓铁涛浴足方外用浴足;对照组则在基础治疗中加入温水浴足。根据本病中医证候特点,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及睡眠质量积分,记录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结果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等指标的变化,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与对照组证候疗效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头痛、目胀、口苦口干、失眠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症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睡眠质量:治疗前两组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各项分值及总分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各项分值及总分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阿森斯失眠量表总分值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方案可明显缩短失眠患者的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苏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和改善睡眠质量,同时也可明显改善患者白天身体功能、减少白天思睡情况的发生(P<0.05或P<0.01)。
  4.血压疗效评价:治疗组的血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的血压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各项血压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压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明显控制24BP、日间BP及夜间BP,并能明显减少24BPV、日间BPV及夜间BPV。治疗组治疗后的24hDBP、24hSBPV、24hDBPV、日间DBP、夜间DBP、夜间SBPV、夜间DBPV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的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24hDBP、日间DBP和夜间DBP,同时也能明显降低24hBPV和夜间BPV。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 T/P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SISBP和SI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治疗方案较对照组能更平稳地控制24h平均血压。
  5.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多巴胺(DA)水平测定:两组的血浆NE、E及DA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E、E及DA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的治疗方案均可以明显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运用邓铁涛浴足方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减少24h的BPV,提高血压SI,协助西药实现有效、平稳地控制24hBP;无明显毒副作用。其可能的降压机制与通过改善睡眠质量,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从而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