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胃贴对虚寒型胃脘痛止痛疗效的临床研究
【6h】

温胃贴对虚寒型胃脘痛止痛疗效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2 中医研究概况

1.3 温胃贴简介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结果

第三章 讨 论

3.1 病因认识方面

3.2 观察基线可比性分析

3.3 疗效分析

3.4 随访观察

3.5 安全性分析

3.6 温胃贴

3.7 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 录 1:临床病例观察登记表

附 录 2:随访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课题通过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外用温胃贴及空白贴敷脐治疗虚寒型胃脘痛(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客观评价温胃贴止痛疗效,以期为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选用简便验廉的温胃贴敷脐外治疗法提供临床依据,以便临床推广应用。
  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门诊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72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采用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治疗组用的温胃贴与对照组用的空白贴制成外观、形态、大小及颜色完全一致的外用贴剂,进行临床验证。两组贴剂使用方法均为每日1贴,将贴剂贴于脐部及中脘,持续12小时(若皮肤有痒、痛、潮红者可适当减少贴敷时间),治疗疗程均为7天。分别在治疗后第1、2、3、5、7天访视观察疼痛及局部皮肤情况等的变化,记录于观察表,并于治疗结束后第1周及第2周进行随访。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不采用其他胃药治疗。并嘱两组患者均避免均避免生冷及刺激油腻饮食,避免饮用酒、浓茶、咖啡等。两组疗程均7天(研究过程中,对疼痛无法忍受者即停止治疗,记为脱落病例,若不到7天疗程,胃脘痛即止者,结束疗程,按有效病例进行统计)。综合各项指标算出积分,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成果:
  1止痛疗效。治疗7天后,治疗组32例,疼痛完全缓解21例,明显缓解5例,轻度缓解5例,无效1例,总缓解率96.88%;对照组30例,疼痛完全缓解0例,明显缓解1例,轻度缓解1例,无效28例,总缓解率6.67%。两组在止痛疗效方面经RADI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止痛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对照组。
  2治疗后疼痛积分变化。治疗7天后,治疗组32例,疼痛积分治疗前平均4.06分,治疗后平均0.56分,差值平均3.50分;对照组30例,疼痛积分治疗前平均4.07分,治疗后平均4.00分,差值平均0.07分。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差值平均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提示治疗组在减轻疼痛方面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
  3止痛起效时间。治疗7天后,治疗组32例中止痛有效患者31例,止痛起效时间平均为5小时,安慰对照组中仅2例疼痛缓解,止痛起效时间分别为8小时、15小时。提示温胃贴止痛起效时间较快,可以较快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4常见次要症状消失率。统计治疗前62例患者常见次要症状,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口淡喜温症状(74.19%)、食欲不振症状(72.58%)、嗳气呃逆症状(64、52%)、脘腹胀满症状(62.90%)。提示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常见伴随症状有口淡喜温、食欲不振、嗳气呃逆及脘腹胀满。治疗组次要症状消失情况:治疗组32例,口淡喜温症状疗前24例,疗后消失8例(33.33%),食欲不振症状疗前24例,疗后消失9例(37.5%),嗳气呃逆症状疗前21例,疗后消失14例(66.67%),脘腹胀满症状疗前21例,疗后消失8例(38.10%);而对照组30例,口淡喜温症状疗前22例,疗后消失2例(9.09%),食欲不振症状疗前21例,疗后消失2例(9.52%),嗳气呃逆症状疗前19例,疗后消失2例(10.53%),脘腹胀满症状疗前18例,疗后消失0例(0)。分别进行每个症状的组间PEARSON卡方检验,两组在口淡喜温症状消失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食欲不振、嗳气呃逆及脘腹胀满症候消失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常见次要症状中,两组在口淡喜温消失率方面比较无差别,而在其他三症状消失率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7天后,治疗组32例,临床治愈2例(6.25%),显效8例(25%),有效21例(65.63%),无效1例(3.33%),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30例,临床治愈0例(0),显效1例(3.33%),有效率1例(3.33%),无效28例(93.33%),临床总有效率6.67%。两组经RADIT检验(P<0.01),两组差异显著。提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结论:
  经过本次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胃脘痛患者以虚寒型者多发,多因外邪、饮食、情志及素体脾胃虚弱所致,病机为多种病因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现代医学方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年龄多在31-50岁,性别与发病无明显差异,多因HP感染(本研究剔除HP阳性者,故未做HP感染研究)、饮食习惯、环境变化、个人习惯、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临床观察研究后,治疗组止痛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积分降低明显大于对照组,止痛起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方法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验证了温胃贴针对虚寒型胃脘痛有疗效确切的止痛作用。本研究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常伴有口淡喜温、食欲不振、嗳气呃逆及脘腹胀满症状,外用温胃贴敷脐治疗在治疗次要症状方面亦有疗效。温胃贴的有效作用机能可能与温胃贴中具有温中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的中药对局部疼痛部位渗透止痛功能相关。本次临床观察中,外用温胃贴敷脐治疗无毒副反应症状,大部分病例无局部皮肤刺激反应。本研究治疗方法简便,价格经济,温胃贴值得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