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痛风康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造模大鼠关节VEGF表达的影响
【6h】

痛风康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造模大鼠关节VEGF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痛风的危害和流行病学研究

1.2 痛风的西医药物治疗现状

1.3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1.4 现代中医学对中药治疗痛风的作用机理阐述

1.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病例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第三章 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结语

研究结论

创新点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痛风之病名由来已久。中国元代医家朱震亨最先提出“痛风”一名。他在自己著作《丹溪心法》中指明:“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由于其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常伴随有红热肿胀,且有自愈性,轻时数小时疼痛即减轻,来去如风,故名痛风。现代研究也持有这样的观点: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因素引致的嘌呤新陈代谢紊乱和(或)尿酸(Uric Acid)排泄阻碍所致使的疾病。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急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的常见的首发征兆。据现代流行病学的表明,伴随着生活素质的提升改进和生活模式的变动,痛风的患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不一样的地域、岁数、性别,患病率不同,经济发达地域、男性、岁数50岁以上疾病发生率相对来讲比较高,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来讲,现代医学关于痛风的发病因素,还有发生发病机理并未全部弄清楚,目前还不存在根治的办法。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被当做痛风发病的一个重要过程,它的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假如可以及时控制其发作症状,缩短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更可以较好的缓解疾病的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西方医学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最经典的药物是秋水仙素(colchicine),另外还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GCS)等消炎止痛药物,虽效果确切,但相对于多数反复发作的患者而言,毒副作用影响较大,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被证明在缓和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方面有独特的长处。
  痛风的中医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进行诊治强调祛邪和扶正兼顾,另外强调分清楚“急则治其标,缓则图其本”,分期分阶段有侧重点的治疗。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多以关节变红、肿胀热痛为最重要的表现,一般认为是湿热内蕴酿生热毒,湿热浊瘀阻滞关节经络所致使,刘友章教授长期从事痛风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继承前贤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络为法治疗,具体来说就是使用清热、祛湿、活血、解毒的药物来分解血液内的瘀毒,用辛散透表、活血化瘀的药物外透病邪,亦即顺势而为,使邪有出路(加速尿酸(Uric Acid)的沉降分解)。据此理论,刘友章教授自拟痛风康 II号内服方及痛风Ⅰ号外敷药方,该系列方剂以清热利湿为法,配以辛散药及活血药,药物精炼,配伍精密,在临床实践上获得了优良的治疗成效。先前的科研及临床观察,已初步证实了痛风康内服和(或)外敷药方不光可以改进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与此同时可以缩短患者血尿酸(Uric Acid)下降时间;实验研究亦阐释证明了痛风康内服和(或)外敷药方能明显改进造模动物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微血管的增生,减少关节滑膜(synovial)组织的损伤,有明显的消肿止痛的作用,并提出了其可能的干预机制。本课题继续探究痛风康治疗痛风的效果和机制,其中临床研究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痛风的中医综合优化治疗方案的序列研究”,通过精密设置的临床试验方案揭示痛风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安全性及疗效。
  目的:
  1.临床研究:经由开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比临床试验,探讨内服痛风康II号颗粒和痛风I号外敷药散方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构建起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的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治疗优化方案提供科学的临床研究依据。
  2.实验研究:通过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经痛风康II号颗粒治疗前后关节症状的改善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简称VEGF)的水平变化,探讨痛风康II号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调节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1.临床研究:本研究严格按照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入了门诊及住院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人数各50例。两组在接受相同的西医一般治疗,除此以外,治疗组兼内服痛风康II号颗粒和外敷痛风I号外敷散;而对照组则采用颜色、形状、气味均相同的安慰剂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共5天。在治疗前、中、后各记录患者关节的疼痛、红肿、功能障碍程度;患者在就诊后每天根据疼痛量表勾选关节疼痛等级并记录;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2.实验研究:SPF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秋水仙素组(C)、中药低剂量组(D)、中药中剂量组(E)、中药高剂量组(F)。每组8只。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72克/千克/天、36克/千克/天、18克/千克/天,秋水仙素组为0.3克/千克/天,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疗程5天。用药第3天,采用在右踝的胫跗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溶液的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注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多次测量大鼠右踝关节周径,观察大鼠关节炎症指数、功能障碍指数。HE染色法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VEGF的表达。
  结果:
  1.临床研究:本研究入组病例为100例(脱落剔除而减少9例),其中对照组46例,治疗组45例,两组病例在年龄、身高、体重、病史、合并症等基线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统计结果显示关节疼痛消失率为72.0%,对照组为19.0%。关节急性红肿消失率治疗组为87.0%,对照组为26.1%,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活动障碍消失率为78.6%,对照组为19.6%。综合疗效临床缓解率治疗组为66.0%,对照组为6.1%,总体疗效分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治疗组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治疗前后对比有所下降,对照组各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研究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2.实验研究
  (1)经过造模后4、10、24、72h,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肿胀明显。秋水仙素组造模后4、10、24、72h关节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减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造模后4、10、24、72h测量关节肿胀度均显著减低,并与秋水仙素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中药高、中剂量组对关节肿胀指数的改善有较低剂量组更好。
  关节炎症红肿症状方面,模型组在造模后4h开始出现症状,10h症状最明显,24h后渐趋减轻,72h大部分大鼠仍有2级关节肿胀;相比之下,中药和西药治疗组的关节肿胀程度较轻,等到72h时关节已经恢复得很好。
  关节功能障碍方面,模型组从4h后出现症状,随着时间的增加渐趋缓解;相比之下,中药、西药治疗组关节功能障碍症状较轻,等到72时h关节功能已经基本恢复。
  (2)利用HE染色的方法检测大鼠关节可见:滑膜细胞增生,伴大量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及小血管增生,说明滑膜炎症明显,造模成功。经中药和秋水仙素治疗后,炎症病理表现明显减轻。
  (3)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VEGF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的VEGF可见极少的染色阳性区域,模型组大鼠的该指标的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较正常组明显增加,棕褐色胞浆为主要的阳性反应物;而秋水仙素组的VEGF染色阳性区域百分比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其中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的P值均小于0.05。中药高、中、低计量组的VEGF染色阳性区域百分比与秋水仙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1.清热活血法指导下的以痛风康II号颗粒和痛风I号外敷方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明显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并可提高综合疗效,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而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3.痛风康 II号颗粒可明显改善尿酸钠结晶(MSU)溶液造模大鼠关节红肿、关节功能障碍,并可以减轻滑膜组织显微镜下炎症病理表现。
  4.痛风康Ⅱ号颗粒可明显下调尿酸钠结晶(MSU)致造模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VEGF的表达,对VEGF通路的调控,亦可能是该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