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信对中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对策分析——以数学思维发展为例
【6h】

微信对中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对策分析——以数学思维发展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论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创新之处及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认识微信

1.2 微信的特性

第二章 微信对中学生的影响

2.1 中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

2.2 中学生使用微信情况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微信应用于中学教育的对策及其建议

3.1 引导微信由娱乐工具转变为学习工具

3.2 使用微信平台拓展教育模式

3.3 利用微信开展针对性教育——以数学思维发展为例

3.4 微信与数学课堂的联系与影响

第四章 对“教育型微信”的未来展望

4.1 教育型微信的定义

4.2 教育型微信的模式

4.3 教育型微信的特性打造

4.4 教育型微信对中学生教育的深层意义

4.5 教育型微信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3月底,仅仅用时433天,腾讯新的互联网交友平台——微信用户量突破1亿。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到9月17日为止,使用微信的人数突破了两个亿。再过4个月,使用微信的人数达到3个亿。13年下半年刚开始,海外微信使用人数也超过了1个亿,在除开台湾的仅仅全国范围内,微信使用人数就超过了4个亿。13年国庆节过后不久,在全世界,就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群在使用微信,平均每天有超过1个亿的用户处于活跃状态。单从在这么短时间内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微信成了至少亚洲地区当之无愧的移动实时通信app。作为一个提倡以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为主的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就像一本活的刊物,让用户不仅可以阅读到科学知识,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增长见闻,用户使用微信,同样可以抒发心情,以及结交朋友。流行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玩微信”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中学生的生活和言行。然而,微信并非如流传所诉一尘不染,经微信传播的那些鱼龙混杂的言论信息影响着当代中学生的言行举止。“微信控”,一个用来恰如其分的形容微信为大家所喜好的名词,以一种独具魅力的方式影响着中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和态度,更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学生生活,以及中学生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利害影响。那么,对于我们,该如何用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微信,和正确的使用他,以及在中学生这一特殊教育对象的行为特征发生变化的时候,因势转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将是我们作为老师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奠定在中学生教育中科学运用网络新媒体教育体系研究的基础,本选题理论意义上主要以微信为代表,尝试性的全面地分析网络新媒体对当代中学生的生活和对学校的影响及对策,以及对网络新媒体痛中学生教育科学有机结合的应用前景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在实际价值方面,本项研究主要在于通过全面分析、阐述微信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及对中学生网络新媒体教育策略的分析,探讨如何很好的利用如微信这样的当下中学生很感兴趣的网络新媒介,以引导性的态度向中学生做好教育工作;与此同时,站在老师的角度,深入探讨该如何正确使用好“教育微信”等新型的教育形势来教导以及促进中学生好好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研究习惯,培养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的多方面人才。
  根据我对海口市华侨中学的调查了解,已经有老师使用微信来联系学生家长与学生,通过微信来布置家庭作业,借助微信来分享课后读本的精彩内容,多方面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实践证明效果很明显,该批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得到了提升。
  除了对现阶段微信的使用效果作分析,在本研究的结尾部分,还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我们应该对“教育型微信”形式具有的未来展望,其中包含有对“教育型微信”的定义、“教育型微信”的特征、“教育型微信”的应用内容等,并提出将“教育型微信”以嵌入式的方式引入中学生教育,构建出一个连通学校、学生家长和教育专家三方面的虚拟开放教育社区。以项目为纽带,构筑“教育型微信”网络平台,通过构想大力发展移动互联学习的教学思路,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过程中对教育型微信的结构、模式、功能进行详细理解、运用;通过开展对在教学课堂中互联教学这一策略研究,对实现“教育型微信”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展开了立体式阐述。除了这些,本项研究还采用了独特的问卷调查,并引用了大量的报道材料作为辅证,对“教育型微信”的推出以及其后期的深层应用提出了别具创造性的建议[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