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及七味白术散作用于模型乳鼠的肠道宏基因研究
【6h】

中医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及七味白术散作用于模型乳鼠的肠道宏基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轮状病毒肠炎的中医概念

1.1.1 病名

1.1.2 病因病机

1.1.3 辨证分型

1.2 轮状病毒肠炎的中医治疗

1.2.1 内治法

1.2.2 外治法

1.2.3 临床研究相关问题的探讨

1.3 轮状病毒肠炎及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3.1 轮状病毒肠炎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3.2 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4 七味白术散对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

1.4.1 七味白术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1.4.2 七味白术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动物研究

1.5 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1.5.1 概述

1.5.2 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实验内容

2.2 实验结果

2.2.1 基于差异基因集合的功能组学分析

2.2.2 差异基因筛选

2.2.3 七味白术散影响肠道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代谢通路分析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中医药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进展作出综述,并提出存在于其现代临床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通过动物实验,探索代表方剂——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微生物机制。
  方法:
  本研究包括文献综述及动物实验两部分。文献研究部分综述了古今与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相关的中医药疗法及其疗效;动物实验部分,将9窝昆明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均以轮状病毒悬液灌胃致其感染后,治疗组予七味白术散,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经3日灌胃,分别取各组乳鼠结肠内容物,利用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分析肠道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差异。
  结果:
  大量临床研究文献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上,不仅方法多样,且疗效显著,但迄今很多临床研究的设计及实施仍存在不足之处,诸如样本量不足、欠缺多中心研究、治疗方案无法标准化、对照组的设置问题、诊断及疗效的判定标准未作说明等。动物实验结果发现,七味白术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感染乳鼠后,其肠道微生物代谢的多个功能基因,特别是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出现显著改变。例如,在糖酵解通路中,编码6-磷酸果糖激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的基因上调,而编码乳酸脱氢酶等的基因下调;在丙酮酸代谢通路中,编码丙酮酸甲酸裂解酶、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磷酸乙酰转移酶等的基因上调;在丙酸和丁酸相关代谢通路中,编码琥珀酸辅酶A连接酶、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等的基因上调。
  结论:
  中医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独特优势,但其疗效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七味白术散的治疗,改变了模型乳鼠肠道微生物代谢的相关功能基因,这可能是其减轻腹泻症状的重要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