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气血瘀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6h】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气血瘀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1.1.1 病名

1.1.2 病因病机

1.1.3 诊断及辨证分型

1.2 现代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1.2.1 原发性痛经

1.2.2 继发性痛经

1.3 祖国医学治疗气血瘀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进展

1.3.1 针灸治疗

1.3.2 推拿治疗

1.3.3 中药治疗

1.3.4 其它综合疗法及特色治疗

1.4 现代医学治疗痛经的方法

1.4.1 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1.4.2 对继发性痛经的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案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3 意外状况的处理

2.1.4 观察指标

2.1.5 统计分析

2.2 研究结果

2.2.1 基线数据可比性分析

2.2.2 疗效评价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选择穴位的分析

3.2 选择治疗时间的分析

3.3 选择量表的依据

3.4 结果分析

3.5 实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赖氏“通元”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通过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经周期后的痛经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赖氏“通元”针法的临床有效性及实用性,分析其相对于常规针刺的临床优越性,并以赖氏“通元”针法为治疗基本方,为形成临床针灸治疗痛经的新的诊疗规范技术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师生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门诊痛经患者,将其中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气血瘀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通元”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其中“通元”针法组33例,常规针刺组33例。两组均于月经来潮前7-10天开始接受针刺治疗,每日1次,至月经来潮为止,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研究过程中,两组均记录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经周期后的痛经症状评分、VAS、 SAS以及SDS评分,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66例病例中,共脱落4例,实际完成病例数“通元”针法组32例,常规针刺组30例。脱落病例当中,2例患者出现经期提前或推后,不能按时完成研究而无有效数据产生,1例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而拒绝继续接受治疗,1例患者无法配合时间完成治疗而放弃接受治疗。
  基线情况:为方便统计处理,将“通元”针法组的32例病例中随机抽取30例,使两组病例数一致。“通元”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均30例病例,两组在治疗前年龄、病程、痛经严重程度、VAS、SAS以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疗效评价方面:“通元”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均能有效缓解痛经症状,总有效率分别是76.67%和73.33%。在痛经症状评分及VAS评分方面,“通元”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均对改善痛经症状有疗效,“通元”针法组优于常规针刺组,且远期疗效更稳定(P<0.05)。在SAS、SDS评分方面,“通元”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均能明显降低评分,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通元”针法和常规针刺治疗气血瘀滞型原发性痛经均有一定疗效,但“通元”针法效果更明显,而且远期疗效更加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