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脏剪切波速的相关性研究
【6h】

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脏剪切波速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肝硬化的概况

1.1.1 肝硬化的流行病学情况

1.1.2 肝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2 肝硬化相关诊断标准

1.2.1 肝硬化的组织病理学及形态学诊断标准

1.2.2 肝硬化的有创诊断方法

1.2.3 肝硬化的无创诊断方法

1.3 目前肝硬化的临床分期及存在的问题

1.3.1 目前肝硬化的分期

1.3.2 目前肝硬化分期存在的问题

1.3.3 本研究的分组及分组标准

1.4 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及研究现状

1.4.1 肝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1.4.2 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及其证候要素

1.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1.2 诊断及分组标准

2.1.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1.4 纳入及排除标准

2.1.5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一般资料

2.2.2 各组中各中医证型的构成及构成比

2.2.3 各中医证型组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各期的构成及构成比

2.2.4 各中医证候要素组中的构成及构成比

2.2.5 不同程度肝硬化与肝脏SWV之间的关系

2.2.6 肝硬化各证型与肝脏SWV之间的关系

2.2.7 各中医证候要素与肝脏SWV之间的关系

2.3 讨论

2.3.1 一般资料

2.3.2 各组中各中医证侯构成比的分析

2.3.3 不同程度肝硬化、各证型及证候要素与肝脏SWV之间的关系

2.4 小结

2.5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肝硬化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渐进的和弥漫性疾病,通常在一个或多个病因长时间或持续作用下形成。其病理特点为肝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全肝性增生,分隔肝细胞,形成肝细胞再生结节和假小叶。临床上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肝硬化发病率、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早期肝硬化经合理、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有可能“逆转”的,而这部分早期肝硬化患者往往被归入慢性肝炎患者中,导致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抗肝硬化的治疗,贻误病情。为了提醒大家重视这部分患者,我们在现有肝硬化分期(代偿期、失代偿期)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前代偿期(即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但通过腹腔镜下肝脏大体形态学检查已表现为肝硬化形态改变的患者)。
  目前临床上诊断肝硬化的手段趋于多样化,主要分为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查两大类。有创检查中,国内学者目前认为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而国外学者则将腹腔镜下肝脏形态学检查视为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无创检查中,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所测得的肝脏剪切波波速(SWV)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在我们既往的研究中发现,随着疾病病程的延长及疾病程度的加重,中医证侯、证候要素的变化也表现出一定规律,慢性肝炎以肝气郁结证为主,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以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为主,其中肝气郁结证权重较大,临床代偿期以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为主,其中瘀血阻络证所占权重较大,失代偿期以瘀血阻络证、脾虚湿盛证为主;相应的,中医证侯要素在慢性肝炎中以“郁”为主,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以“郁”、“瘀”为主,其中“郁”权重较大,临床代偿期以“郁”、“瘀”为主,其中“瘀”所占权重较大,失代偿期以“瘀”、“气虚”、“湿”为主。
  本研究拟运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肝硬化的肝脏剪切波波速,以初步探讨肝脏SWV在不同时期肝硬化中的特点及其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肝脏剪切波波速在不同时期肝硬化中的特点及其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100例,男8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组31例、肝硬化组69例(包括肝硬化临床前代偿期组19例、临床代偿期组22例、临床失代偿期组28例)。由高级职称中医师进行中医病证诊断及辨证分型。临床前代偿期组病人经腹腔镜肝脏形态学诊断。各研究对象肝脏SWV由本人经超声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的。计量资料方差分析ANOVA(正态分布)或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中医证候与不同时期肝硬化之间的关系:随着疾病的进展,中医证候从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瘀血阻络→肝气郁结,瘀血阻络→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水湿内阻演变;中医证候要素从郁→郁、瘀→郁、瘀、气虚→瘀、气虚、阳虚、湿演变。
  肝脏SWV与不同时期肝硬化之间的关系: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脏SWV最小,为(1.20±0.18) m/s,其次是肝硬化临床前代偿期组为(1.44±0.20) m/s、临床代偿期组为(1.80±0.45) m/s,肝硬化临床失代偿期组肝脏SWV最大,为(2.19±0.56) m/s。肝脏SWV由小到大,并与肝硬化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肝脏SWV与各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的肝脏SWV测值分别为(1.30±0.24) m/s、(2.52±0.47)m/s、(1.73±0.74)m/s、(1.56±0.10)m/s、(2.10±0.43)m/s、(2.04±0.45)m/s;肝气郁结证肝脏SWV最小,水湿内阻证肝脏SWV最大。
  结论:
  1.在本研究中,肝硬化从临床前代偿期发展到临床代偿期再到临床失代偿期的过程中,即从病程进展或疾病严重程度的角度看,随着肝硬化各期的进展,中医证候逐渐向“瘀证”、“虚证”演变,符合中医“久病必瘀”、“久病必虚”理论。
  2.本研究采用肝脏SWV作为肝硬化程度的量化指标,它与肝硬化临床分期相吻合,体现了肝脏SWV值由小到大与肝硬化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在本研究中,从病程进展或疾病严重程度的角度看,随着肝硬化各期的进展,肝脏SWV也逐渐增大,可以认为肝硬化中肝脏SWV的值由小到大的情况,一方面能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同时也符合中医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即“久病必瘀”、“久病必虚”的观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