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6h】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一、发病机理认识

二、诊断

三、治疗

四、预后

第二节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现状

一、水分子弥散

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

第三节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研究

一、病名探究

二、病因病机

三、证候分析

四、辨证论治

第二章 临床研究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结果分析

六、研究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探讨ALS的DTI参数与临床指标、中医证型可能存在的关系。
  方法:对34例符合纳入标准ALS患者(病例组)及23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DTI数据(大脑脚、内囊后肢、中央前回下白质左右两侧ADC值和FA值),并收集临床资料(性别、起病年龄、病程、病情进展速度、锥体束征评分、临床功能评分、诊断级别和中医证型)。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结果:34例病例根据诊断级别进一步分组,可能组10例,拟诊组11例,确诊组13例。其中可能组8例、拟诊组9例,随着疾病进展最终确诊ALS,其余4例失访。与对照组比较,拟诊组、确诊组在大脑脚、内囊后肢水平均存在ADC值升高和FA值下降;可能组在内囊后肢水平存在ADC值和FA值相应改变。病例组中,两两比较,在大脑脚、内囊后肢水平,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FA值随诊断级别增高,差异性越显著。在内囊后肢水平,ADC值、FA值与起病年龄、病程、病情进展速度、锥体束征评分、临床功能评分无显著相关性,FA值与诊断级别呈中度负相关。在各感兴趣区,各中医证型间ADC值和F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囊后肢是判定上运动神经元早期病损的理想区域,而FA值更是能反映疾病的进展。DTI有助于ALS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