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祛湿法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系统评价
【6h】

祛湿法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1 流感的流行病学

1.2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1.3 中医辨证强调因时、因地、因人不同而立法不同

1.4 主要证型概述

1.5 中医药防治流感常用治法

1.5.1 解表法

1.5.2 和解法

1.5.3 清热法

1.5.4 攻下法

1.5.5 周仲瑛教授对外感热病的研究

1.6 岭南地区流感与湿邪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1.7 新香颗粒应用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1.8 流感的西医研究现状

1.8.1 病理生理

1.8.2 西医治疗

1.9 总结

第二部分 祛湿法治疗流行性感冒系统评价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干预措施

2.1.6 结局指标

2.2 文献检索

2.3 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2.3.1 研究筛选

2.3.2 资料提取

2.3.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3.4 数据分析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学质量

2.5 疗效评价

2.5.1 临床疗效评价

2.5.2 24h退热率

2.5.3 完全退热时间

2.5.4 开始退热时间

2.6 不良反应发生率

2.7 发表偏倚性分析

2.8 讨论

2.8.1 结果分析

2.8.2 目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2.8.3 总结与展望

第三部分 祛湿法治疗流感样病例疗效观察

3.1 研究设计

3.1.1 病例来源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干预措施

3.1.6 终止标准

3.1.7 观察指标

3.1.8 疗效评价标准

3.1.9 统计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一般资料

3.2.2 治疗后结果比较

3.2.3 不良反应

3.3 讨论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全面收集国内外关于配伍祛湿功效中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其进行信息提取、偏倚风险评估,然后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合并,以评价配伍祛湿药物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运用提供循证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embase.com)、CENTRAL(chorance l ib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知网(CNKI),查找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9月24日,并查找相关会议论文文献,文献文种限中文和英文,发表时间不限。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后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而后运用RevMe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1项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包括4024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其中结局指标报告了临床疗效改善情况的RCT共19个,包含393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在临床疗效总体改善方面,祛湿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及不含祛湿药物的中成药治疗组比较[RR=1.19,95%CI(1.15,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报告了24小时完全退热病人数的RCT共7个,包含997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祛湿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及不含祛湿药物的中成药治疗组比较[RR=1.56,95%CI(1.21,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局指标中报告了完全退热时间的RCT共4个,包含198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祛湿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及不含祛湿药物的中成药治疗组退热时间比较[MD=-5.36,95%CI(-16.68,5.9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祛湿中药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西药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及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OR=0.09,95%CI(0.04,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具有祛湿功效中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及不含祛湿药物中成药。由于纳入研究数量限制,及文献质量水平不高,上述结论尚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