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用药规律的研究
【6h】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用药规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上尿路结石的研究概况

一、对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对分型论治及专方专药的研究

三、对中医体质的研究

四、药物的使用状况

五、中医非药物特色疗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上尿路结石的研究概况

一、临床诊断

二、临床治疗

第二章 临床数据库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病例的来源及选择

一、病例来源

二、病种选择

三、临床分型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第二节 数据处理

一、中药名称数据规范化

二、相关信息录入

三、数据信息化处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挖掘工具

二、挖掘方法

三、数据挖掘研究的设计流程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总体挖掘结果

一、频次统计结果

二、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药物配伍组合规律结果

第二节 层次挖掘

一、三种证型的频次分析结果

二、三种证型的药物配伍组合规律结果

第三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一般资料的频次结果分析

一、性别

二、年龄

三、证型分布

第二节 药物频次结果分析

一、总体挖掘频次结果分析

二、层次挖掘频次结果分析

第三节 用药配伍组合规律分析

一、总体挖掘的药物配伍组合规律

二、层次挖掘的药物配伍组合规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我院泌尿外科临床诊断为上尿路结石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使用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归纳总结出我科中药的使用在总体上及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肾虚夹实三种证型间各自的特点。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特点,探讨临床上中医在辨证论治指导下的遣方用药规律,以期对上尿路结石的中医药治疗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方法:
  1、收集我科2015年02月份至2016年02月份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患者病例资料。
  2、运用Excel工作表分别收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证型、中药处方等信息;根据统计出的中药数据库,分别录入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药物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块。
  3、根据临床特点,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筛选及处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方案,建立相应的符合挖掘工具进行统计分析要求的数据模块。
  4、运用Excel工作表的运算功能进行相应类别的频次统计分析。
  5、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使用SPSS Statisticsl9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功能对处方的药物配伍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频次分析结果:
  (1)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49人,其中34人未使用中药,中药使用率达86.35%;患者男性∶女性为6∶5;患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0岁至50岁,湿热蕴结型比例为47.91%。
  (2)统计处方共计290首、药物76味,不同层次研究下频次较高的药物主要有:醋延胡索、车前子、瞿麦、萹蓄、茯苓、滑石、广金钱草、白术、鸡内金、泽泻、薏苡仁、石韦、通草等。
  (3)药性及功效研究中频次较高的属性主要有:寒药;甘、苦、辛味药;归脾、胃、膀胱、肾、肝、肺、心经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
  2.在因子分析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的总体药物配伍组合:
  第一大类别:石韦、海金沙、通草、粉萆薢、地龙、鸡内金、炒麦芽、大黄、砂仁、熟党参、白术、枳实、薏苡仁、葛根、甘草、醋延胡索、盐牛膝、焯桃仁、丹参、白茅根、小蓟。
  第二大类别:车前子、太子参、法半夏、焯桃仁、白术、滑石、茯苓、广金钱草、泽泻、山药、牡丹皮、地黄、酒萸肉、玉米须、姜厚朴。
  第三大类别:瞿麦、萹蓄、熟党参、陈皮。
  第四大类别:盐牛膝、薏苡仁、通草、白花蛇舌草。
  第五大类别:泽泻、车前子、瞿麦、萹蓄、海金沙、威灵仙、通草、黄芪、柴胡、川楝子、陈皮、甘草、大黄、地黄、淡附片。
  第六大类别:灯心草、栀子、通草。
  3、因子分析的三种证型间药物配伍组合:
  湿热蕴结型的5个因子成份:甘草、海金沙、广金钱草、石韦、枳实、粉萆薢、盐牛膝;瞿麦、车前子、萹蓄、滑石、茯苓;薏苡仁、大黄、金内金;醋延胡索、盐牛膝;栀子、通草、白术。
  气滞血瘀型的3个因子成份:茯苓、白术、燀桃仁、熟党参、广金钱草、海金沙、陈皮、威灵仙;车前子、地黄、威灵仙、大黄、淡附片、泽泻、黄芪;川楝子、甘草、黄芪、柴胡、醋延胡索。
  肾虚夹实型的5个因子成份:酒萸肉、地黄、山药、茯苓、广金钱草;萹蓄、瞿麦、鸡内金、粉萆薢;法半夏、白术、粉萆薢、广金钱草;牡丹皮、泽泻、甘草、盐牛膝、通草;车前子、石韦。
  结论:
  运用中医理论对本次挖掘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发现其与临床特点基本相符合,反应了该种研究方法在中医药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研究领域中的科学性。对于该类上尿路结石患者,虽然都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用药治疗,但因不同医师的用药习惯及个体病情变化存在的某种差异,就具体遣方用药上存在的诸多异同,通过挖掘隐藏在其中的内在联系并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上述挖掘结果,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新药新方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