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透患者血磷水平与中医脾胃证候及膳食习惯关系探讨
【6h】

血透患者血磷水平与中医脾胃证候及膳食习惯关系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一)流行病学现状

(二)高磷血症病理生理机制

(三)高磷血症的危害

(四)高磷血症的治疗

二、中医理论基础

(一)终末期肾脏病中医病机认识

(二)终末期肾脏病脾胃证候中医理论基础

(三)慢性肾衰竭中医脾胃证候分型问题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来源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四、研究实施

五、结果

(一)病例纳入和排除情况

(二)纳入病例一般情况

(三)正常血磷组和高血磷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四)膳食习惯摄入情况

(五)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六、讨论

(一)膳食磷摄入与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关系

(二)药物与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关系

(三)影响血磷水平的其他因素

(四)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部分 脾胃证候分析

一、病例资料

二、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一)脾胃证型分布情况

(二)各脾胃证型间血磷水平的比较

三、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磷水平中医脾胃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膳食习惯的关系,揭示不同血磷水平患者饮食磷的摄入情况,同时从调理脾胃角度为临床辨证论治高磷血症提供一定的指导。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最终符合标准的7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食物频数调查,了解其过去半年饮食习惯与血磷水平的相关性;同时调查纳入患者的中医脾胃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探讨血磷水平与中医脾胃证候间可能的关系。
  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其中男性19例(27.1%),女性51例(72.9%),平均年龄52.63±12.43,平均透龄为59.07±46.58月;血磷平均水平2.05±0.41mmol/L,达标者19例(27.1%)。正常血磷组和高血磷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原发病、透龄和透析模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方面,高血磷组比正常血磷组服用更多氢氧化铝(p<0.05),而骨化三醇、碳酸钙、非含钙磷结合剂(司维拉姆、碳酸镧)的使用上未见差异(p>0.05)。膳食调查方面,正常血磷组和高血磷组患者饮食的磷摄入均以动物来源食物为主,且高血磷组动物来源的食物磷摄入量高于正常血磷组(271.43±91.68 vs.221.35±94.48,p=0.048);进一步的食物种类分析显示,这种差异可能由于高血磷组摄入更多的畜肉类食物(p<0.05)。两组患者植物来源食物的磷摄入均以大米及相关制品为主;在不同的食物种类(大米及制品、小麦及制品、杂粮、豆类及制品和坚果类)磷摄入量的比较上,两组间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磷/蛋白比方面未见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白蛋白、血钙、摄入含磷食品添加剂是与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相关的影响因素。
  脾胃证候分析显示纳入研究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脾胃本虚证以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脾胃阴虚为主,标实证以脾胃湿热、湿浊中阻、胃肠气滞为主。进一步分析提示,脾胃湿热与患者血磷水平可能存在潜在联系。
  结论:
  较高的食物磷摄入量与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相关,此外应避免摄入含磷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临床上对于高磷血症且表现为脾胃湿热证候的血透患者,治疗上立清热化湿之法,或许能收到期望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