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眩晕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辨证、治疗分析研究
【6h】

眩晕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辨证、治疗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现代医学诊治眩晕研究进展

第一节 眩晕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眩晕的病因

第三节 眩晕的治疗

第二章 中医药诊治眩晕研究进展

第一节 眩晕病名研究

第二节 眩晕病因病机研究

第三节 眩晕辨证分型研究

第四节 眩晕辨证论治研究

第五节 小结与展望

第三章 555例眩晕住院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及用药分析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中医辨证论治情况

三、出院情况

第三节 结论

第四节 讨论

一、眩晕的临床特点

二、眩晕中医辨证论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眩晕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医辨证、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眩晕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治规律,为中医药诊治眩晕提供依据。
  方法:本课题在中医药诊治眩晕研究进展基础上,运用SPSS19.0对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四科555例眩晕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医辨证、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临床特点:眩晕住院患者男女比为1∶1.41,女性所占比相对较大。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患者较多,所占比重达到95.50%。病程最短的为0.5小时,最长为30年。合并高血压病共281例(50.81%),合并糖尿病共71例(12.79%),合并冠心病共73例(13.15%),合并脑血管病58例(10.45%),合并耳源性疾病6例(1.08%),合并其他疾病共27例(4.86%),无合并疾病共187例(33.69%)。
  2.中医证型分布:纳入研究的555例眩晕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最多的为风痰上扰证、痰瘀阻窍证,累计百分比达到85.04%。在不同性别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1395),不同性别风痰上扰证证型分布无差异(P=0.3951)。在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P=0.0038)。风痰上扰证在各年龄段分布均较多,尤以41-60岁年龄段患者为多见,在本年龄段中所占比例达到77.44%;但肾精不足证、痰瘀阻窍证以老年患者(61-75岁、76-90岁)更常见。
  3.中医治疗:运用最多的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所占百分比达到78.02%。运用最多的中成药为二十五味珊瑚丸、全天麻胶囊,分别达到84.50%、70.45%。运用最多的中医特色疗法为耳穴压豆疗法、针灸,分别达到91.71%、85.41%。
  4.西医疾病诊断分布:对应的西医疾病最常见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脑动脉硬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累计百分比达到77.12%。
  5.常见西医诊断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在VBI、脑动脉硬化、BPPV这三种不同疾病中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P=0.0000);这三种疾病均以风痰上扰证为最常见;VBI与脑动脉硬化(P=0.0000)、脑动脉硬化与BPPV(P=0.0043)在风痰上扰证证型的分布上有显著差异,但VBI与BPPV在风痰上扰证证型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0.1938)。
  6.住院天数:眩晕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9.36天,VBI、脑动脉硬化、BPPV住院天数无差异(P=0.4267)。
  7.转归:眩晕住院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出院时情况良好,“痊愈”、“好转”患者人数达到551人,累计百分比达99.82%。
  结论:
  1.风痰上扰证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眩晕住院患者常见证型。
  2.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临床治疗眩晕常用方剂。
  3.眩晕常见对应西医诊断VBI、脑动脉硬化、BPPV的常见中医证型为风痰上扰证。
  4.眩晕住院患者一般治疗效果较好,预后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