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咳嗽的《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6h】

咳嗽的《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咳嗽的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

1.1 古今医家对咳嗽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外感咳嗽

1.2.2 脏腑功能与咳嗽

1.2.3 病理因素与咳嗽

1.3 《伤寒论》六经实质研究概况

1.3.1 从经络角度入手运用六经辨证

1.3.2 从脏腑角度入手运用六经辨证

1.3.3 五运六气、标本中气说

1.3.4 从八纲入手运用六经辨证

1.4 古今医家应用六经辨证方药治疗咳嗽举例

1.5 六经辨证下咳嗽的病因病机

1.5.1 从六经提纲辨治

1.5.2 从六经症状辨治

第二章 咳嗽的六经分辨

2.1.1 太阳寒咳

2.1.2 太阳热咳

2.2 阳阴病咳嗽

2.2.1 阳明热咳证

2.2.2 阳明化寒咳嗽证

2.3 少阳病咳嗽

2.3.1 少阳寒咳证

2.3.2 少阳热咳证

2.4 太阴病咳嗽

2.4.1 太阴寒咳证

2.4.2 太阴热咳证

2.5 少阴病咳嗽

2.5.1 少阴寒咳证

2.5.2 少阴热咳证

2.6 厥阴病咳嗽

2.6.1 厥阴热咳证

2.6.2 厥阴寒咳证

2.7 仲景治咳常用法

2.7.1 宣肺发表

2.7.2 温寒化饮

2.7.3 降逆化饮

2.7.4 培土生金

2.7.5 清金降肺

2.8 岭南地区治咳,多以“治肺不远温”为原则

2.8.1 医案

2.8.2 寒饮犯肺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咳嗽为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病症复杂,并且常伴随其他疾病发作。部分咳喘呈反复性发作,久治不愈,原因不明,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频繁不愈的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若处理不当,误诊误治,不仅延误病情,还可以能造成不可逆的痼疾。咳嗽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而且与气候、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回归于经典,深入经典,从中找出指导临床辨治咳嗽的思路。
  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伤寒论》六经辨证将《内经》的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加以发展和补充,集理法方药为一体,对各种疾病辨证论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伤寒杂病论》中,提及”咳”的条文共15条,而不含”咳”证而能治疗咳嗽的原文方剂也不少,因此本论文根据《伤寒论》六经的性质、六经病的提纲、症状、方药等探讨咳嗽的辨证论治规律。
  方法:
  通过分析总结出咳嗽的发病机理,并研究六经的实质、其经络循行与走向、脏腑功能、属性及阴阳标本中气的转化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伤寒论》六经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为咳嗽的《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咳嗽的症状、六经病的提纲证及特性,探讨咳嗽的六经辨证论治规律,重新依照《伤寒论》六经辨证进行分类辨治,并借助典型医案作论据。通过系统地总结出六经辨证在咳嗽中的应用,并在导师悉心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写作。
  结果与结论:
  医圣张仲景在继承《内经》、《难经》等古代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体系,运用于外感病。即把各种外感病的临床表现,综合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和太阴.少阴.厥阴六种不同的类型。其临床意义有:
  1.对外感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六类不同症候的概括。
  2.标明了风寒邪气所在部位与转化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显示病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六个阶段,结合八纲辩证,六经辨证也体现了体质对辩证的重要性。
  3.《金匮要略》中的杂病同样可以运用六经辨证论治。
  4.咳嗽病因病机繁杂,运用六经辨证论治可以化繁为简,从三阴三阳着手,对应六经的主证,更加精准地进行诊治。
  5.经方和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在临床诊疗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值得每个中医人去深入学习和继承和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戴均伊;

  •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敏;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56.110.4;
  • 关键词

    咳嗽; 六经辨证; 《伤寒论》;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25:3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