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传统住居空间营构理法——以元代江南文人群体为中心
【6h】

中国传统住居空间营构理法——以元代江南文人群体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背景、研究范围界定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范围界定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简要脉络

2.2 以建筑空间为议题的展开

2.3 以元代建筑为主体的研究

3 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 研究理论与方法、课题特色、创新性与论文研究框架

4.1 设计事理学

4.2 建筑现象学

4.3 解释性历史研究法

4.4 课题特色与创新性

4.5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处境:进退维谷中的自由

1 文人与“九儒十丐”之说

2 “九儒十丐”真实性的考释

2.1 态度模糊的赞同派

2.2 态度委婉的否定派

2.3 态度坚定的否定派

2.4 态度坚定的赞同派

3 “九儒十丐”的还原

3.1 缘起:舌尖上的诋詈

3.2 本质:儒士的时代悲歌

3.3 影响:舔舐伤口的困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现:诗画幕布上的图景

1 一介宅园

2 典型性的筛选

2.1 居住主体

2.2 营构实体

3 南村草堂

3.1 草堂以别墅之名

3.2 处所的画中观

3.3 此在的集结

3.4 南村草堂小结

4 狮子林(师子林)

4.1 师林无狮

4.2 师林前身

4.3 创建年代

4.4 状貌:以画为鉴

4.5 格局:以字为据

4.6 狮子林小结

5 玉山佳处

5.2 假私济公的召集人

5.3 以山之名言志

5.4 近水之处定址

5.5 建成即损毁

5.6 地貌场所的体验

5.7 一溪二山与三池

5.8 景点与空间的对话

5.9 玉山佳处小结

6 画、文中的拾英

6.1 绘画

6.2 诗词记文

6.3 书籍插图

6.4 壁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在野士风的物化

1 向心天地的空间模式

1.1 “见”与“隐”的抉择

1.2 归宿:从“象物天地”到“壶中天地”

1.3 非“见”非“隐”的自我认同

1.4 “法晋宗唐”思潮与“大元盛世”心态

1.5 天地自在我心

2 “士志于道”的空间语境

2.1 “善其身”与“济天下”的交融

2.2 梧竹的气节表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法:承传举措的更变

1 控而不僵的土地

1.1 一种补充:园宅制度

1.2 土地丈量尺度的推导

1.3 田亩度量方式的调整

1.4 民宅用地面积的扩充

1.5 《至正条格》对园宅的影响

1.6 园宅制度小结

2 应中有变的住宅结构

2.1 槫袱梁架的作用

2.2 减柱移柱造的存在

2.3 两根槫木的相向内移

2.4 槫袱梁架与减柱移柱造小结

3 法制长生屋的制法

3.1 缘起:防火

3.2 秘诀:油灰泥

3.3 重心:茅屋顶

3.4 法制长生屋制法小结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一曲“向死而生”的完结

全文研究脉络图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为始,延续了千年的中国传统建筑承传体系从租界区内西洋建筑的出现之时而步入了全新的发展路径,这是中国切入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与西方文明交融的阶段。但是,中国的传统建筑是在自有的地域环境、社会条件与自然限制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一个有机的脉络,承载着生活于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思考提出关乎于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又将到哪去的一系列“人-居”议题的解释。而通过这百年来的融合,我们是否找到了以东方文化关系为内核、西方工业技术为补充的两全之策?是否避免了只看到建筑“物”而忽视居住“人”的局限?
  事实上,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十三至十四世纪的元代就曾发生过。从结果来看,虽然以草原-游居为基因的住居文化无法撼动中原-定居的地位,但并不代表那段时期内就没有正在发生的改变。因此,探究江南文人在面对这一融合之时的思维方式与解决方法就奠定了本文研究的主体。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侧重对研究概念、范围的界定,在综述与“传统建筑”、“建筑空间”、“元代建筑”等相关的研究中确定所采用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第二章是对元代社会背景以及江南文人的社会境遇的探讨,还原作为住居空间主体的文人群体在当时所处的真实历史情境,立足于对“九儒十丐”之说的考证辨析以阐述其缘起、本质与影响,由此作为推论他们如何看待与构建自己居所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三章侧重元代江南文人住居空间的复原,关乎“是什么样的”回答,以上海松江陶宗仪的南村草堂、苏州惟则的狮子林以及昆山顾瑛的玉山佳处为重点,与元代绘画、诗词记文、书籍插图及壁画等史料信息共同呈现一幅元代江南文人住居空间图景;第四章是对江南文人住居空间“为什么是这样”的解释,通过儒家思想、士风精神与住居空间的营构关系的梳理考辩展开对“向心天地”与“士志于道”空间语境的论证;第五章是对江南文人住居空间“如何做到这样”的探讨,从涉及宅土如何使用的园宅制度、空间如何扩大的槫袱移位以及住居舒适度如何保障的屋架构件三方面展开;第六章作为结论,通过借用抽象的哲学论断对元代江南文人住居空间营构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进行综合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将终极的思考指向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承传之路。

著录项

  • 作者

    田野;

  •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
  • 学科 工业设计与创意产品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方海;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居住建筑;
  • 关键词

    住居空间; 营构理法; 文人群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