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轼词在北宋元祐时期的接受
【6h】

苏轼词在北宋元祐时期的接受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 苏轼词的“期待视野”——苏轼对自己词的接受

第一节 苏轼词之创作

第二节 苏轼对自己词的接受

第二章 元祜“豪放”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第一节 黄庭坚对苏轼词的接受

第二节 贺铸对苏轼词的接受

第三节 晁补之对苏轼词的接受

第四节 张耒对苏轼词的接受

第五节 毛滂对苏轼词的接受

第三章 元祜“婉约”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第一节 李之仪对苏轼词的接受

第二节 秦观对苏轼词的接受

第三节 陈师道对苏词的接受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苏轼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位的奠定取决于他“自是一家”的独特风貌和在当代词坛的影响。苏轼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大家,对他的研究,成果浩繁。从研究史的角度加以研究者亦不乏名家,但迄今为止,对苏轼词从真正“接受”意义上的研究并未深入。本文选取接受美学的视角,立足于作者——作品——读者三方面来关注作品的传播与接受。文中主要以北宋元祐词坛为中心,从苏门学士、元祐诸人对苏词的接受——学习、仿效、批评中探讨苏词在北宋词坛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接受对苏词在后世接受中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论文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接受理论简述、苏词研究史的简略回顾、以及对北宋元祐时期苏词接受研究意义、价值的阐述。 第二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苏轼的“期待视野”——苏轼对自己词的接受。接受美学理论指出:在文学阅读之先或阅读过程中,创作主体作为“隐含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创作主体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学界讨论接受多从读者、研究者的角度进行论述,忽略了创作主体作为“隐含读者”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与传播。本文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立足于创作主体,从苏轼的词学理论、词作实践切入,把苏轼词之创作划分为五个时期进行探讨。苏轼词的确形成了不同于以往词风的“新天下一路”的独特风貌,他自己颇为得意地自评为“自是一家”。苏轼在评价自己的词作时,即以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以批评家的姿态在审视自己的词作,也是在审视当时的词坛。本章一方面着重考察苏轼词的创作,另一方面又仔细考察苏轼对自己词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联系他对其他词人的批评,以提炼苏轼词学思想及在他的词学思想指导下而形成的词作风格。对苏轼之“期待视野”的阐述,为进一步研究北宋元祐词坛乃至整个苏轼词之接受史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元祐“豪放”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作为北宋元祐时期重要文学现象的苏轼词的创作,由于其开创性和特异性,首先在苏门内部引起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文中借当今文学史较为通行的观点,以“豪放”与“婉约”来代指两种不同的接受倾向。本章着重考察在词学理论与词之创作中支持并学习苏轼词的“豪放”一派对苏轼词的评论及他们的词创作。作为苏轼词接受的“现实读者”,他们对苏轼词的品评、定位,以及在接受过程中受到的苏轼词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北宋元祐词发展的整体走向,而且也关涉到北宋元祐词学观念的构建。在这个意义上,如何认知、接受苏轼词,是北宋元祐时期词发展的关键。而苏轼词接受也就成为北宋元祐诸人革新前人词风的主要途径。第三章元祐“婉约”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则侧重讨论与苏词主要风格迥异的“婉约”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他们是元祐时期苏轼词接受的有生力量。他们对苏轼词的接受,“异”中有“同”、“反”中有“正”,从另外一个方面修正了苏轼词在接受传播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为自己的词作增添了新的血液。这为完善北宋元祐词的结构构建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结语部分对苏轼词在北宋元祐时期的接受进行了总结。苏轼自己作为“隐含读者”对自己词的接受构成了苏轼词的“期待视野”,这是后人接受苏轼词的基础,也是北宋元祐乃至整个苏轼词接受史的“前奏”。元祐“豪放”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推动了苏轼词的发展,影响了北宋词发展的整体走向及北宋词学观念的构建,可谓是北宋元祐苏轼词接受的“主调”,“婉约”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则从词之“本色”“当行”的所谓“保守”的一面,唱响了北宋元祐苏轼词接受的“反调”。综合考察,可以认为:北宋元祐时期是苏词接受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学界关于北宋时期对苏轼词的接受仅为“萌芽”期的说法,以及北宋时期几乎对苏词没有什么接受的论断,均值得商榷,尚需做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