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兰州市安宁桃园、什川梨园景区为例
【6h】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兰州市安宁桃园、什川梨园景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2文献综述

3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依据

4 研究区域调查

5 安宁桃园、什川梨园景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前,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众多难题困扰着政策制定者和乡村旅游经营者。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下发了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对推进乡村旅游工作进行了部署。该通知要求:要积极探索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模式,对各地涌现出的乡村旅游发展典型,要注意总结共性和个性化发展规律,推动各种模式间的优势互补。借鉴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深度研究,有效遏制乡村旅游发展出现的负面影响,使国内的乡村旅游走上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一极具现实性的重要课题。
   第一部分为论文的导言,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研究综述,以追踪了解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对针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和研究热点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是理论支持,为论文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第四部分是论文的重要部分之一。首先对研究区域(即安宁桃园、什川梨园景区)的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展开调查,调查方式主要包括访谈、当地走访;在对研究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展开调查、获得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的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最后,对研究区域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为后续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第五部分是论文的重要部分之一。首先选择了四个视角,归纳目前国内出现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就每个视角下的两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剖析,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就两地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改进措施;其次,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对该模式中四个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了明确分工与定位。
   第六部分是论文的收尾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结论,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著录项

  • 作者

    张胜武;

  •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 学科 旅游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石培基;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592.742;
  •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资源开发; 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