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鼎革与转型中的文化冲突——《白门柳》与《曾国藩》的比较研究
【6h】

社会鼎革与转型中的文化冲突——《白门柳》与《曾国藩》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新时期历史小说发展概述

第一章 以现代理性审视历史变革

第二章 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创作审美追求

第三章 两部作品人物塑造之异同

第四章 对中国传统文化暨中西文化碰撞的辩证思考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历史小说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思想的解放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发展与深入,历史小说作家们开始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反思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作家们创作取材的范围更为广泛,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不再是他们唯一的关注对象与创作热点,帝王将相与才子佳人都成为他们取材与叙事的对象。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两部以明末及清中晚期这两段历史中儒林人士的思想言行为叙事对象的文学作品,来进一步思考乱世中文化冲突在当代历史小说中的表现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前言:新时期历史小说发展概述,主要分析新时期历史小说的发展概况,其中包括对作家历史观演变的五个阶段的简要概括,以及对新时期历史小说所表现的不同的审美倾向及其不足的思考。第一章主要指出:唐浩明与刘斯奋均站在现代历史观的角度对两段特殊历史时期进行思考和探索,并且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当代意识。但是两位作家反思历史的方式与角度又各有不同:刘斯奋侧重对士人做群像描写,《白门柳》通过对复社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士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的悉心描绘来表现动荡社会所激发的文化冲突与变迁。唐浩明则通过描写社稷重臣曾国藩的一生经历来对清中晚期这段由盛转衰的历史进行反思。两位作家的相似之处就在于都通过对乱世生活的描写,寄寓了深刻的兴亡之思,并且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第二章着重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创作审美追求进行概括,指出:《白门柳》与《曾国藩》这两部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基本上都是有史有据,而且在非主要人物与事件上又充分发挥了艺术虚构能力,基本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通过历史人物与小说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之比较,重点分析说明两部作品在艺术与史实之间的权衡与平衡。第三章主要分析两部作品人物塑造之异同,同时分析作者塑造这些艺术形象的创作出发点之所在。根据两部作品中对人物描写的轻重的不同,对《白门柳》中并行交替出现的三位主人公一一进行艺术形象分析;对《曾国藩》则只着重分析了曾国藩这一人物形象。第四章主要揭示《白门柳》与《曾国藩》二书通过塑造乱世士人形象所进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与思考,重点探讨两部作品通过人物与历史事件反映出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进一步归纳总结作家在作品中通过人物与事件对中国文化及中西文化碰撞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