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中村改造对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
【6h】

城中村改造对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引言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相关理论

4 村(居)民生活质量变化调查与分析

5 村(居)民生活质量相关性分

6 对策建议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中村民生活状况问卷调查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在这一巨大的转型过程中,由于新旧制度、新旧机制和新旧组织结构的不协调,形成了特殊和典型的城中村现象。目前兰州市城中村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先期的试点也已经顺利完成。兰州市的城中村改造采用了统建分购的安置模式。这种对城中村村(居)民的集中安置方式,保留了其同质性,使其居住空间有别于城市的其他群体,但这究竟会对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论文在大量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社会学的调查方法为指导,选取兰州市安宁区银滩街道安置点和孔家崖街道安置点为调查样点,通过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城中村村(居)民的收支状况、工作状况、闲暇生活、居住状况、交通状况、社会交往状况、福利状况等影响生活质量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
   (1)改造后城中村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出现分化,形成高、中、低收入人群,并且支出均增加;
   (2)改造前土地和房产隐化了他们的就业,改造后就业的随机性、流动性、临时性和非正规性进一步增强;
   (3)改造前后村(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都是由血缘和地缘结成的熟人社会,在遇到困难时,还没有突破寻求亲属支持的血缘关系的框架,对多元化的社会联系适应性不强,生活中的支持系统尚不够完善;由于改造后居民的点合并,大部分居民已经很难重建原来和谐的邻里关系了,原本邻里之间的互动关系、情感联系和相互建立已久的认同感也渐渐消失殆尽;
   (4)改造前后村(居)民的闲暇时间都比较充裕,主要以看书和看电视为主,改造后网络、健身等城市文明生活方式也开始走进村(居)民的生活,但同时纯消遣性活动一一打麻将/打牌/下棋的人增多;
   (5)改造前,独立式住房是主要的居住形式,人均居住面积较大,院落是村民重要的活动场所;改造后,单元式住房成为主要的居住形式,社区型的人居环境条件得以改善,但居住和活动空间在缩小的同时在不断地被分割,邻里空间实际上扩大了;
   (6)改造后交通状况大大改善,便捷度大大提高,但由于从平面到立体住房的差距,使得有些老年人认为出行不方便;
   (7)村(居)民基本了解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对政策的满意度也较高,但对福利满意度较低,因为改造后城中村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还在建立当中,村(居)民迫切希望能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表明农村城市化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身份的转变并不能使他们立即完全融入城市生活。
   为了进一步分析城中村村(居)民生活质量与个体属性之间的耦合关系,论文选取经济收入、消费水平等19项指标,应用SPSS软件,对影响村(居)民生活质量主观评价的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收入等变量对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具有一种正向的影响作用;另外还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身份的村(居)民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除年龄变量外,其余的均有显著差异。因此,积极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是今后提高城中村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