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伦理批评视野中的《鹿苑长春》
【6h】

生态伦理批评视野中的《鹿苑长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绪论

二、生态伦理学

三、罗琳斯和她的小说

四、《鹿苑长春》的生态学意义

五、我们的选择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经济的腾飞,但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却因为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恶劣。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石油泄漏,自然灾害,沙尘暴,很多动物濒临灭绝等等,原来听都没有听过的名词,现在却用得越来越频繁,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示。如果我们再无视这种情况,以后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一直以来,伦理学关注的只是人的问题,忽略了和人类朝夕相处的自然环境。
   生态伦理学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提出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辛格的动物解放论和史韦兹的敬畏生命理论将动物纳入伦理学范围内,提出动物也有喜怒哀乐,人类应该尊重动物。而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则将包括土地、水、植物等等的一切事物都纳入伦理的范围,提出要有全局的意识,在一定的高度来关照整个生态系统。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超越旧人类中心主义,指出人类还是主体,不同的是人类对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类在发展的同时要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本文以《鹿苑长春》为对象,深入分析它所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美国女作家玛·金·罗琳斯的这部小说,包含着作者浓厚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及对原始丛林生活的向往。罗琳斯在小说中通过对主人公贝尼和裘弟父子丛林生活经历的描写,提出应该将动物和人类放在同一道德线上来思考,不能虐待动物,要平等地对待动物,尊重动物的生命的观点。作者认为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一切生物,是人类内在的道德要求。因为动物是人类的邻居和朋友,如果动物消失了,人类在这个孤独的世界上也很难生存下去。并且肯定地指出:“人和动物是能够和谐相处的,这个世界有足够的空间让人和动物共同生存下来。”然而,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在生存和道德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节制欲望,崇尚朴素的生活,担负起拯救环境的责任,积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使之健康而和谐地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