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互动与公共领域的重构
【6h】

网络互动与公共领域的重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一、提出问题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核心概念说明

一、网络互动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公共领域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第三章 公共领域的存在对人的意义

一、公共领域是个体彰显自身存在价值的平台

二、公共领域为人们提供了通往真理最为便捷的道路

第四章 网络互动具备重构公共领域的条件

一、网络互动实现国家与社会分离:公共领域重新具备它所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网络互动实现话语权的平等: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前提

三、互联网:公共领域最理想的沟通媒介

四、网络空间成为理想的论辩环境

五、信息技术为建构公共领域所必备的四个条件提供保障

第五章 网络公共领域的初步形成

一、事件简单经过

二、公众对于该事件在网络中的互动和讨论

第六章 网络时代公共领域的结构变迁

一、微观分析:公共领域互动结构的转变

二、中观考察:公共领域参与者由贵族到全民

三、宏观讨论:公共领域的类型结构变迁

第七章 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

一、政治功能

二、文化功能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如今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人们使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的即时性、匿名性使人们在互动交流中获得从未有过的自由感受。相对于其它互动方式,网络互动方式以其独特的性质吸引着广大公众,使其成为当下最具魅力的互动交流方式。联系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网络互动这一具有颠覆性的互动方式使人们在“公共领域”式微于财团和政治的操控后,再次看到了重构的希望。但是,在信息时代多元文化语境下,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建构条件显得刻板而不实用。因此,本文试图在借鉴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公共领域的构成因素和存在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网络互动方式重构公共领域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同时考察“网络公共领域”在现实中的存在状态,最后分析“网络公共领域”相对于“传统公共领域”在结构上的变迁和在功能方面的不同,以阐释建构“网络公共领域”的现实意义。
  文章在论述结构方面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条主线,横向主线主要是对网络互动特性的论述,通过对网络互动特性的分析来说明网络交流与沟通对于构建网络公共领域的建设性作用;纵向主线主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l)现代多元价值体下,公共领域的构成条件将如何转变;(2)在不强调通过理性互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公共领域的存在对人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3)网络这一革命性的互动方式是否具备重构公共领域的条件;(4)网络公共领域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5)网络公共领域在结构上和社会功能方面有什么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