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干旱绿洲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以甘州区为例
【6h】

干旱绿洲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以甘州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3研究内容、思路以主要创新点

2 相关内涵及理论基础

2.1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2.2生态环境内涵

2.3理论基础

3 研究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3.2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3.3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4.土地集约利用及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4.1 数据来源、技术路线以及评价方法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4.3 综合评价结果

5 耦合机制研究

5.1耦合机制研究步骤

5.2土地集约利用主成分分析

5.3主因子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拟合分析

5.4耦合效应分析

5.5政策建议

6结论6.1结论

6.2不足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且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一直是各国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和控制的主要目标。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珍惜每一寸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从低效粗放式向高效集约化转变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然而,在追求土地高度集约利用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土地高度集约利用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作为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保障。只有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通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利用相关软件对甘州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合耦合度、时间和空间耦合协调度,本研究探讨甘州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耦合状况,提出了甘州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措施:在提高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开展土地生态规划,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有效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本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甘州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协调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全面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效益,以便指导我国或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本研究最终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
  (1)2000年以来,甘州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略有下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略有上升,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则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2)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来看,2000年至2009年间农用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水平整体上有所降低(提高)。
  (3)2009年甘州区耦合发展类型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且耦合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以甘州区建成区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空间分布,即中度失调生态主导型的乡(镇)集中分布在包括建成区在内的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区域”,中度失调土地集约主导型则分布在“中心区域”的外围,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根据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可以将19个乡(镇)分为3类,分别体现了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等对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作用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