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语“汉字借形词”的源流与现状研究
【6h】

日语“汉字借形词”的源流与现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关于日语“汉字借形”

1.1.1日语中的“汉字借形”现象与日语汉字借形词

1.1.2日语“汉字借形词”概念界定

1.2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

1.2.1研究现状

1.2.2研究目的

1.3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创新点

1.3.1研究意义

1.3.2研究方法

1.3.3文章的创新点

2日语汉字借形词的产生

2.1日语汉字借形词的产生

2.1.1汉字的传入

2.1.2「音読」(音读)和「訓読」(训读)的产生和发展

2.1.3向表音文字的过渡——「万叶仮名」(万叶假名)

2.1.4「平仮名」(平假名)与「片仮名」(片假名)的创制和发展

2.2十九世纪以来日语汉字借形词

2.2.1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日语汉字借形词的流向

2.2.2二十世纪后期的汉字借形词

2.3借形过程中汉字的运用方式

2.3.1记音式

2.3.2记义式

3《标日》中日语汉字借形词的统计与分析

3.1《标日》中日语汉字借形词分类统计

3.1.1《标日》中日语汉字借形词的总体分布

3.1.2《标日》中日语借形词的来源分布

3.2《标日》古代存留型日语汉字借形词比较分析

3.2.1完全保留类

3.2.2部分保留类

3.2.3仅借词形类

4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随着两国语言与文化的接触不断加深,以及历史上日本对于先进的汉文化、汉字的学习和吸收,逐渐使日语形成了特有的“汉字借形”现象,并在日语中形成了大量的日语汉字借形词。
  本文以《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以下简称《标日》)单词表所选词语为依托分析研究日语中的“汉字借形词”。本文针对日语汉字借形词的产生过程进行研究,并在逐个分析并归类《标日》单词表中所有日语汉字借形词的基础上,重点从词义角度分析日语汉字借形词对古代汉语词的继承,以及日语汉字借形词与其汉语中的同形词在现代日语和现代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各自发展状况
  本文由以下部分构成: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对日语中汉字借形词已有的研究成果,并阐述文章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梳理了日语汉字借形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指出汉字、古代汉语传入词对日语汉字借形词乃至日语书面语体系形成的重要影响。第三章对《标日》单词表中汉字借形词进行分类统计,重点从词义保留与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古代存留型日语汉字借形词对古代汉语词的继承方式,探讨了同样传承自古代汉语词的古代存留型日语汉字借形词与汉语中同形词在现代日语和现代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词义联系与区别。第四章总结了对《标日》中日语汉字借形词统计的结果。

著录项

  • 作者

    宋茜;

  •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 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敬国;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日语;
  • 关键词

    日语; 汉字借形词; 词义分析; 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