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传播研究——以《论语》、《孟子》为例
【6h】

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传播研究——以《论语》、《孟子》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文学传播研究概述

第二节 文学传播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先秦时代文学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向

第一章 先秦诸子散文传播的务实特征

第一节 对人际传播模式的理解

(一)对受传者主体位置的重视

(二)对复杂社会关系的认知

第二节 对传播过程的原则运用

(一)诚实守信——保证信源真实的传播原则

(二)因人而异——受众分层的传播原则

(三)实事求是——坚持真实的传播原则

(四)适可而止——把握适度的传播原则

第二章 先秦诸子散文传播的变迁与发展

第一节 传播模式的发展与变迁

(一)传播主体:职业化传播的演进

(二)传播内容:自上而下的组织传播内容

(三)传播途径:由间接影响转向有意识的直接传播

(四)传播媒介:强调时效到重视历史流传的转变

第二节 传播思想与观念的理解与发展

(一)传播功能观:强调“强效果论”

(二)传播技巧观:摆脱单纯说教

(三)传播受众观:从被动接受到选择性接触

(四)传播原则认识:从发现到掌握

(五)传播者的自身要求: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第三章 以《论语》为代表的语录体文学传播研究

第一节 “文”,口语传播媒介的传播分析

(一)语言传播的文采运用

(二)语言传播的礼法讲究

(三)语言传播的内容关注

第二节 “辞”,文字传播媒介的传播分析

(一)文字传播的言辞形式

(二)文字传播的表述内容

(三)文字传播的思想内涵

第三节 《论语》中言语传播的传播特点分析

(一)对传播者自身修养的关注

(二)对传播内容与传播技巧的重视与应用

第四章 以《庄子》为代表的论说体文学传播研究

第一节 《庄子》的传播过程与传播类型分析

(一)庄子形象——传播者分析

(二)庄子境界——传播内容及动机分析

(三)庄子流传——传播渠道分析

(四)庄子知音——受众分析

第二节 《庄子》的传播类型分析

(一)《庄子》在群体内的传播

(二)《庄子》在群体外的传播

第三节 庄子的言说方式:寓言、重言和卮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文学传播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研究,涉及文化学、传播学、文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针对文学传播的研究,主要包括文学本体要素与传播和文学外部要素与传播两个方面。文学本体与传播主要研究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的关系。而文学外部要素与传播之关系,主要研究传播的社会控制、传播媒介的变迁与文学传播模式的演变等。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断代的文学传播研究,需要对诸子百家作品进行系统的研究,但因典籍数量较多,且目前该部分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参考资料匮乏,本文仅以《论语》、《庄子》为例,做初步的探索研究。全文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文学传播做概念性阐述,并对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的文学传播研究现状做了简要梳理。
  第二部分对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传播活动做了整体性的研究,包括文学传播的务实与文学传播的发展两块内容。此部分以传播学理论视角,对诸子散文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定性,研究了传播模式、传播技巧以及传播观念的变迁等问题,基本阐明了先秦诸子散文文学传播的样式以及文学传播活动中对朴素传播理论的自发运用。
  第三部分作为论据,分别对《论语》和《庄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论语》倾向于文本分析法、而《庄子》则更多体现为理论的分析。此部分研究在传播原理上与第二部分保持对应,更好地支撑了文章的观点。
  第四部分为结论。主要阐述了在传播理论不足以支撑传播实践的先秦时期,诸子散文的文学传播在传播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发展和变化。而在发现和掌握传播活动原则和规律的同时,先秦诸子又分别将各自的哲学思想引入到传播活动中来,从而形成具有门派特色的“泛文学”传播理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