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刘恒影视文学创作论
【6h】

刘恒影视文学创作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缘起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2 刘恒的影视编剧之路

2.1 从小说家到编剧的因缘际会

2.2 改编自己的作品

2.2.1 简单移植:从《黑的雪》到《本命年》

2.2.2 影像思维:从《伏羲伏羲》到《菊豆》

2.3 改编他人的作品

2.3.1打乱重组:从《万家诉讼》到《秋菊打官司》

2.3.2 真情演绎:从《寻找》到《云水谣》

2.3.3 意蕴扩展:从《官司》到《集结号》

2.4 走向原创

2.4.1 亲切朴实:《张思德》

2.4.2 真实铁人:《铁人》

2.4.3 还原体验:话剧《窝头会馆》

3 刘恒影视创作的思想与风格

3.1 主旋律基调与个体价值

3.1.1 主旋律的别样阐述——突破与创新

3.1.2 小义也大——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

3.2 写实精神与宿命色彩

3.2.1 现实生活的真实描摹

3.2.2 无所逃遁的宿命结局

3.3 人物形象与影视化特征

3.3.1 多元立体的人物形象

3.3.2 剧本的影视化特征

4 刘恒影视创作的反思

4.1 从小说到影视的得与失

4.1.1 创作领域的拓展与知名度的提升

4.1.2 深刻性与尖锐性的减弱

4.2 从改编看作家参与影视创作的利弊

4.2.1 延伸思想内涵与增强影视创作生产力

4.2.2 文学自主话语权失落及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身处一个多种艺术形式相互交往、对话与融合的时代,刘恒这位两栖作家向我们展现了文学与影视联姻的成功范例。文学与影视的融合,既拓展了影视的思想深度,又拉宽了文学的受众面。文学需要继承发扬其深厚优良的审美传统,又要在与电影等新媒介的艺术互动中丰富和扩展自身的精神内涵。通过对刘恒影视创作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文学影视改编蔓延态势的认识,探求作家参与影视创作的意义和影响,以达到对文学和影视艺术对接现象的深入考察和梳理,并且对研究今后文学和影视的创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论文有三章内容。
  第一章介绍刘恒的影视编剧之路,以具体作品为对象梳理刘恒创作的三个阶段:即从改编自己的作品、改编他人的作品,到走向原创。每一阶段都体现着刘恒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有益探索。
  第二章从主旋律基调与个体价值、写实精神与宿命色彩、人物形象及影视化特征三个方面,归纳刘恒影视创作的思想与风格,指出主旋律基调的别样阐述实现了艺术的突破与创新,个体的生命价值也得以强调和体现;其写实精神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摹,宿命结局则显现了对生存困境的思考和反省;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表达思想不是灌输,而留有较多的思考和对话空间,剧本有明显的影视化特征,字里行间的画面感达到电影镜头所需的栩栩如生的境地。
  第三章对刘恒的影视创作进行反思。首先,反思刘恒影视创作的得与失。尽管影视带来创作领域的拓展,展现了作家艺术才能的不同侧面,但同时也使作家丧失了一些小说文本中的深刻与尖锐;其次,由改编解读作家参与影视创作的利弊及影响。指出:其利在作家以思想的厚度延伸着剧作的内涵,同时带来作家知名度的提升及文学作品销量的增加,弊端则是文学自主话语权的失落及创作困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