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海经》祭山仪式研究
【6h】

《山海经》祭山仪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存在的问题

三、选题依据及意义

四、研究目的及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山海经》祭山仪式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祭山仪式的传承及仪式内容

一、祭山仪式的传承

二、《山经》祭山仪式

第二节 《山海经》中祭山制度

一、祭祀用物——玉、食物、牺牲

二、祭山仪式中的祭法——瘗、投、陈

三、祭祀中的巫师及巫术

第二章 祭山仪式与《山海经》中神灵及宗教

第一节 神灵崇拜分类

一、自然崇拜之下的土地崇拜与高山崇拜

二、动植物崇拜

三、偶像崇拜

四、祖先崇拜与神性英雄

第二节 祭山仪式影响之下的原始宗教一、图腾崇拜的由来及影响

二、原始宗教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山海经》祭山仪式的历史影响

第一节 祭祀对经济、文化的影响一、祭祀的经济功能

二、祭祀的文化功能

第二节 祭祀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一、统一国家

二、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 祭祀对社会道德的影响

一、遵孝与感恩

二、诚信熏陶与民族凝聚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山海经》中祭山仪式是中国祭祀体系的源头之一,对后世祭祀制度有极大影响,但目前学术界对《山海经》祭祀制度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古人对《山海经》的研究局限于书籍分类、版本、译注、以及地理、医药、神话、巫术等方面,以地理和神话研究为主。今人对《山海经》的研究角度颇多,有神话、宗教、政治、历法、民族、考古、天文、美学等角度,视野开阔。前人研究亦存在不足,例如重复性研究过多,资料运用过分依赖文献资料,对民俗史料以及考古资料的运用相对较少。对《山海经》祭山仪式的整体性把握、探究仪式意义、社会影响等方面考证不足。所以这种趋于源头性的探究在此种背景下更具研究价值。
  本文着力于对《山海经》的祭山仪式进行整体性研究。结合“万物有灵论”分析祭祀产生于先民神秘思维产生之时,并将《山经》中祭山仪式进行归纳,结合考古资料解析祭山仪式中献祭、祭法、仪式的构成及意义。将《山海经》中神灵崇拜分类,总结为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偶像崇拜、祖先崇拜及神性英雄几方面,分析《山海经》中祭祀、信仰以及图腾对原始宗教形成的推动性作用,试看先民的原始宗教观念的初步形成。分析祭山仪式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祭祀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道德方面的影响。
  本文从《山海经》文本出发,结合西方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并利用出土文献的实证性,以及民俗史料揭示祭山仪式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及社会意义,试看其对原始宗教的影响,剖析《山海经》祭山仪式的源流。利用归类研究的方法,将《山海经》中属于同一类别的原始信仰集合并进行整体关照。最终得出结论:《山海经》的祭山仪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视其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程度而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