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的研究
【6h】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历史

2.2 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2.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地质地貌

3.3 气候水文

3.4 土壤

3.5 植被资源

3.6 动物资源

4 研究方法

4.1 数据来源

4.2 物种多样性格局解释

5 结果与分析

5.1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

5.2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

5.3 植物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的解释

5.4 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的解释

6 讨论

6.1 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

6.2 植物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解释

6.3 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解释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准确地了解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也有助于预测生物多样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但目前国内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与其影响因子的主要研究集中亚热带和温带区域,来自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带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尚不清楚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维持机制。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海拔落差大,物种极其丰富,由于该保护区建立较早,人为干扰较少,因此成为研究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的天然实验室。为了了解亚热带与暖温带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本研究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该保护区内植物和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记录和查阅馆藏标本。利用这些数据、数据高程模型、气候数据、中域效应模型等,借助生态学家提出的解释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的相关假设,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方差分离方法的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分析了面积、气候、边界限制对白水江自然保护植物物种及其气候和栖息地异质性对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的相对作用和独立作用。主要结果如下:
  (1)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及其不同类群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单峰分布格局,峰值分布偏向低海拔段。
  (2)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呈单峰分布格局,峰值偏向低海拔,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呈单调递减分布格局。
  (3)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的海拔梯度格局是各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水分能量动态假设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的解释力最强,面积是是影响物种多样性格局的第二重要因子。
  (4)边界限制效应作为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格局解释的补充机制。边界限制对不同种域的物种解释力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物种分布宽度的增加,边界限制的解释力逐渐增加。
  (5)水分能量动态假设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的解释力较强,同时,水分能量和栖息地异质性之间存在较强的共线性,年均降水量(PAN)进入了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的最优线性回归模型,未进入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的最优线性回归模型,说明水分对两栖动物的重要性和能量对爬行动物的重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