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认同影响群际态度:群际边界及群际威胁的作用
【6h】

社会认同影响群际态度:群际边界及群际威胁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1引言

2 文献综述

2.1研究理论

2.2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3问题提出

3.1研究问题

3.2研究意义

3.3研究目标

3.4 研究框架

4 研究设计

4.1 材料评定与问卷编制

4.2 研究一 低通透性群体条件下,社会认同及群际威胁对群际态度的影响

4.3 研究二 中等通透性群体条件下,社会认同及群际威胁对群际态度的影响

研究三 高通透性群体条件下,社会认同及群际威胁对群际态度的影响

5 总讨论

5.1 无威胁情境下,社会认同及群际边界对群际态度的影响

5.2 威胁情景中,社会认同程度及群际边界对社会认同的影响

5.3 不同群际间,各因素对群际态度的影响

6 研究启示

7 研究结论、创新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8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类以群体的方式生存于社会中,每个人都身处于风格迥异的不同群体之中,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常常是在群体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人们不单作为个体而存在,还代表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个体将自己归类于某一群体,从而获得归属感,并和自己所属的群体产生情感链接,形成对自己群体的认同。当个体形成对所属群体的认同之后,会通过对内群体与他群的利我比较,形成积极的内群社会认同,以维护自我形象,提升自尊。
  不同社会群体具有各自的文化、规范与价值体系,在群际互动过程中形成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态度。群际态度是群际关系的指示器,预测着群际和谐与社会稳定。群际态度受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已有研究从社会认同、群际边界特征以及群际威胁情境等不同角度分别探讨对群际态度的影响,存在两方面的不足。第一,关于社会认同如何影响群际态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第二,群际态度受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并未涉及。基于此,当前研究以民族群体、大学生群体、社团三种群际边界通透性由低到高的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研究,探讨社会认同、群际边界通透性以及群际威胁对群际态度的影响。
  研究一在低通透性群际边界群体中(民族群体之间),探讨社会认同水平以及群际威胁对群际态度的影响。研究一包括四个实验,实验一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社会认同程度:高、低)×3(被评价群体:内群、外群、控制群)×2(图片效价:积极、消极)的混合设计,以语言群际偏差为因变量。实验二启动威胁情景,实验设计同实验一。实验三、实验四以汉族人为被试,设计同实验一、实验二。结果发现低通透性群际边界群体中,无群际威胁且被试社会认同高时,出现明显的内群偏爱和外群偏见;社会认同低时,内群偏爱和外群偏见不明显。而在群际威胁情景中时,无论社会认同高低,个体都会出现显著的内群偏爱和外群偏见。
  研究二针对研究一的低通透性群体,在中等通透性群际边界中(大学群体之间)的群体成员中,探讨社会认同水平以及群际威胁对群际态度的影响。研究二包括两个实验,实验设计同研究一。结果发现,无群际威胁时,无论社会认同高低,个体都没有出现内群偏爱和外群偏见。而在威胁情境中,无论内群成员行为积极与否,高社会认同个体都出现了明显的内群偏爱和外群偏见。低社会认同个体也出现了内群偏爱,但是仅限于对内群的积极行为。
  研究三针对前两个研究中的群际边界通透性相对较低,以高通透性群际边界群体(大学社团群体)为被试,探讨社会认同水平以及群际威胁对群际态度的影响。研究三也包括两个实验,设计同研究一。结果发现无威胁时,高社会认同个体对内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内群偏爱,对消极行为则没有;低社会认同个体不仅没有出现内群偏爱,且对内群的消极行为出现了内群体贬损。在威胁情境中,无论内群体成员的行为积极与否,高社会认同个体对内群体产生了明显的内群偏爱,低社会认同没有出现内群偏爱,也没有出现内群体贬损。
  通过对三个研究结果的分析,当前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社会认同程度、群际边界通透性以及群际威胁共同影响群际态度。
  (二)无威胁情境中,社会认同程度越高,个体对内群体越偏爱。
  (三)无威胁情境中,随着群际边界通透性的提高,个体对内外群态度的灵活度提高。低通透性群体中,无论社会认同高低,对内群体更偏爱;而高通透性群体中,低社会认同个体对内外群的态度可能发生反转,对内群体消极行为进行贬损。
  (四)威胁情境中,随着群际边界通透性由低到高的过程,社会认同与群际威胁对群际态度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群际边界通透性越低,个体群际态度受社会认同程度影响越小,群际态度主要受到威胁及群际边界的影响,内群体偏爱明显;群际边界通透性越高,个体的群际态度受社会认同与威胁的影响越大。
  (五)威胁情境中,高社会认同的个体会对内群体进行无条件的内群偏爱与保护,而低社会认同的个体仅对内群积极行为偏爱,对消极行为并没有保护。
  综上,群际态度是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这对群际和谐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