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威海市城乡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分析——以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6h】

威海市城乡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分析——以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 1研究背景

1. 2山东省威海市土地资源情况

1. 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4研究目的和意义

1. 5研究内容和方法

1. 6研究的技术路线

1. 7创新点

2建设用地经济情况的理论基础

2. 1生态学理论

2. 2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2. 3田园城市理论

2. 4有机疏散理论

2. 5理性增长

2. 6循环经济

2. 7可持续发展

3城乡建设用地的经济情况分析

3. 1城乡建设用地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3. 2节约集约利用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3. 3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发展

4城乡建设用地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 1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4. 2影响城乡用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因素

4. 3城乡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5威海市临港区城乡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评价

5. 1威海市辖区的基本情况

5. 2临港区建设用地利用评价的前期准备

5. 3临港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化评价分析

5. 4临港区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益分析

5. 5临港区建设用地潜力测算分析

5. 6临港区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总结

6威海市城乡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分析

6. 1威海市的经济分析

6. 2威海市城乡建设用地经济效益的总结

6. 3政策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作为城乡化、工业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正承载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既要为城乡化提供必要的土地保障和服务支撑,又要引导、规范和促进城乡化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由于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城乡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逐年增长,但土地供给总量是具有约束性的,城乡发展依靠征用耕地来满足的方式已不具有可持续性,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尖锐。不仅如此,对建设用地利用水平的粗放方式,利用效率的状况低下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面临结构调整,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也许能尽快消化过度需求和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但多种因素的集聚对城市发展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使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威海作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城市和中韩自贸区的试点城市,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更大,城市化目标更高,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管理要求更严。针对上述问题,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满足社会、生态发展需要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提升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当前,为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是必然选择。本文在汲取国内外关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先进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之上,以山东省威海市的城乡结合部—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评价建设用地的利用程度,建立相应的标准评价体系,开展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作了研究。首先,结合国内外已有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结合威海实际,分析了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土地供给因素、自然因素、交通因素等影响因素,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效益、监管水平三大方面,阐述了对威海市城乡建设用地经济效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构建有针对性、简单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分别确定了其权重值和评价公式,建立了完整的评价模型;其次,对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分析,采用前期建立的评价模型对影响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经济效益展开分析,对该研究区域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归纳了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针对威海实际,提出了相应建议。
  通过研究威海市的发展水平、结构水平和辐射水平,分析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及特点,为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经济效益,提出了以下管控建议:
  1.对城乡建设用地要做好总量控制。充分利用市场杠杆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杜绝浪费土地资源。
  2.对城乡建设用地要做好强度控制。用好国家及各级政府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建立健全控制指标,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措施,提高利用效率。
  3.对城乡建设用地要做好开发控制。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编,合理确定土地开发进度,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全程监理,并灵活开发用地潜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