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臀纹不对称与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髋脱位的相关性研究
【6h】

臀纹不对称与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髋脱位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能通过一种简单容易普及的检查方法,以便尽可能早期诊断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对可疑患有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的新生儿或婴幼儿进行影像学追踪进一步诊断。对没有条件的边远地区的新生儿和小婴儿进行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的初查,对高度怀疑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的新生儿和小婴儿尽可能早期用无损伤性方法进行预防性干预治疗。使绝大部分的患儿得到早期的诊断、早期治疗,减少髋关节疾病的致残率。
   方法:1.研究对象分组(1)对初检发现臀纹不对称563名小于8月的婴儿进行B超或X线检查后分正常组、髋关节发育不良组、髋关节脱位组;(2)按照首诊年龄分Ⅰ组(2-5月组)、Ⅱ组(6-8月组)。
   2.临床观察:观察双侧腹股沟区及臀部皮肤褶皱是否对称;B超:参照Graf检查法进行检查:正常α>60°,β<55°,髋关节发育不良55°>α>50°,77°>β>55°,髋关节脱位α<45°,β>77°;X线摄骨盆正位片、部分患儿行蛙式位X线摄影片,测量髋臼指数(AI)>25°为阳性。股骨头在Perkin象限的位置、Shenton线和Calve线(髂股弓)线连续性。
   3.有完整资料的563名小于8月的婴儿初检发现臀纹不对称进行B超或X线检查。按照初检结果分为正常组、髋关节发育不良组、髋关节脱位组进行对比分析。对Ⅰ组(2-5月组332例)、Ⅱ组(6-8月组231例)检出的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和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4.髋部分开法:婴儿两腿之间用宽、厚尿不湿垫分开,使处于屈髋外展体。抱姿改变:分开婴儿两腿或改用背兜,图宾根髋关节外展支具。
   5.检验数据通过SPSS18.0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563名首诊臀纹不对称小于8个月婴儿用X线检查和B超检查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178例(占31.44%),其中髋关节脱位28例(占总数的4.97%,占髋关节发育不良15.73%),男5例,女23例。150例髋发育不良经干预后14例(9.33%)仍存在髋发育不良,28例髋关节脱位经干预治疗后2例(7.14%)未愈,改手术治疗。
   2.Ⅰ组(2-5月组)332例,检出髋发育不良86例(25.90%),髋关节脱位16例(本组总数4.82%)。Ⅱ组(6-8月组)231例检出的髋关节发育不良64例(27.71%),DDH12例(本组总数5.19%)。Ⅱ组的发生率高于Ⅰ组。
   3.Ⅰ组(2-5月组)332例中用B超检查253例,发现髋发育不良81例(32.02%),其中髋关节脱位13例(本组总数5.14%)。X线检查79例中发现髋发育不良21例(26.58%),其中DDH3例(本组总数3.80%)。B超检查阳性率高于X线检查。
   结论:1.臀纹不对称观察对DDH和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虽没有B超、X线检查确切,但它观测方法简单,基本上没有假阴性,可作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髋关节脱位的初诊方法。
   2.臀纹不对称观察方法简单,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容易被家长和医务人员掌握,容易在边山区或基层普及。在有条件地区可对初选阳性患儿用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和追踪监测。在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对阳性患儿能尽早进行预防性干预治疗或送到有条件的医院确诊。
   3.用B超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期进行DDH和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是一个很好方法,但在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缺乏和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在广大边远地区应用B超进行普及性地髋关节脱位检查还难以全部实现。
   4.X线检查对6月龄前婴幼儿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髋关节脱位的诊断不如B超检查确切,不适合应用于普查。对6月龄后婴幼儿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DDH和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干预治疗的效果追踪观察。
   5.小年龄组的婴儿期的DDH和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进行干预治疗,预后效果要好于大年龄组的患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