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GDF-15、MIF、F1+2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PCI干预对其影响的临床意义
【6h】

GDF-15、MIF、F1+2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PCI干预对其影响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试剂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第一部分研究内容统计结果

2.2 第2部分研究内容统计结果

3 讨论

3.1 GDF-15

3.2 MIF

3.3 F1+2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GDF-15、MIF、F1+2浓度,比较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中的表达,以及在发病后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ACS中的临床意义;分析上述三项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在PCI患者中观察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其意义。
   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选取两部分研究对象,第一部分测定冠心病患者包括AMI组、UAP组、SAP组及对照组发病时、发病12h、发病24h血浆GDF-15、MIF、F1+2浓度,比较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之间表达水平及同一临床类型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浓度的变化。第二部分测定ACS患者及对照组在CAG术前、术后24h血浆GDF-15、MIF、F1+2浓度,根据ACS患者CAG结果进行冠脉病变程度的Gensini评分,并对Gensini积分及各指标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拟行PCI患者测定其术前、术后24h、术后48h各指标浓度变化,分析PCI对各指标的影响。
   结果:1、GDF-15浓度在AMI组、UAP组、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13);AMI组与U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MI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UAP组与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患者发病时MIF浓度在AMI组、UAP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7); 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 AMI组、UAP组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49); 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患者发病时F1+2浓度在AMI组、UAP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3);AMI组、UAP组与SAP组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35);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2、AMI组GDF-15在发病12h、发病24h的水平较发病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47); UAP组GDF-15水平在发病12h与发病时比较略有升高,发病24h开始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P=0.311); SAP组GDF-15水平在发病12h、发病24h与发病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7,P=0.826);对照组水平在发病12h、24h较发病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P=0.178)。AMI组MIF水平在发病12h、发病24h与发病时比较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13); UAP组MIF水平在发病12h、发病24h比发病时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P=0.117);SAP组MIF水平在发病12h、发病24h与发病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P=0.827);对照组水平在发病12h、24h较发病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791)。AMI组F1+2水平在发病12h比发病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发病24h比发病12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UAP组发病后12h、24h水平比发病时逐渐降低,发病24h与发病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SAP组发病12h、24h与发病时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83,P=0.407);对照组发病12h、24h与发病时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6,P=0.398)。3、ACS组GDF-15、MIF、F1+2与Gensini积分之间成显著正相关(r=0.626,P=0.000),(r=0.508,P=0.000),(r=0.499,P=0.000)。4、行PCI治疗的患者:GDF-15水平在术后24h、术后48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P=0.314),术后24h与术后48h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 MIF水平在术后24h与术前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48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术后48h与术后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 F1+2水平在术后24h比术前显著升高(P=0.000),术后48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术后24h与48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1.GDF-15有助于缺血性与非缺血性胸痛的鉴别和对ACS患者的危险性分层;MIF有助于心绞痛分型;F1+2反映ACS血栓负荷,且有助于ACS患者的危险性分层;MIF可作为斑块不稳定的预测标志。2.在ACS患者中,冠脉病变越重,其血浆GDF-15、MIF、F1+2水平表达越高,具有正相关的特点,可作为反映心肌缺血及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3.PCI术可引起血浆MIF、F1+2水平升高,为PCI术后加强抗炎、抗凝治疗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