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季风边缘区近200年来的树轮记录研究
【6h】

季风边缘区近200年来的树轮记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树轮气候学的发展

第二节国际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

第三节我国树轮学研究进展

第四节研究区概况

第五节研究目的及立项依据

第二章树轮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树轮气候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树木年轮气候学基本研究方法

第三章样品采集及年表建立

第一节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第二节树轮宽度年表的建立和年表分析

第四章树木年轮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分析

第一节气候资料的选取及分析

第二节树木年轮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分析

第五章区域气候要素重建及对比分析

第一节贺兰山区气候要素的重建及树轮宽度资料分析

第二节祁连山区树轮宽度记录的气候变化分析

第三节季风边缘区树轮记录的异同及对ENSO响应的分析

第四节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主要结论

第二节问题与展望

个人简历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采集的8个样点的树轮样芯进行严格预处理和准确的交叉定年后,在研究区内建立7个样点的21个树轮宽度年表(包括STD、RES和ARS),其中一个样点的样品因干扰因素太多而没有建立年表也未进行气候响应的分析和讨论。两地树木年轮宽度指数对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贺兰山和祁连山东段的树木生长基本上都与气温呈反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 西营河01树木生长对年气温的响应最为显著,西营河02、03对气温响应均不显著,古城树木生长主要对当年5、6月的气温响应显著且时段分析结果表明春末夏初的气温对树木生长影响最大。树木生长对这种区域性和大范围的气候变化的记录,表明了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建立大空间尺度上的树轮网络并用于重建和分析区域干旱和区域灾害历史是比较可行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