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及粪便IL-18和IFN-γ的变化及意义
【6h】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及粪便IL-18和IFN-γ的变化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轮状病毒感染除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外,还可造成心肌、肝脏、胰腺和脑的损害,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了解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及粪便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2004年7月-2005年2月间,收集因急性腹泻入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化医院及西固区医院儿科的83例患儿粪便,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选取其中抗原阳性粪便50例,同时留取患儿静脉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18及干扰素-γ的含量。选择同龄正常儿童血清及粪便各20例作正常对照。 结果:83例腹泻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者50例,阳性率为60%。50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轻型及重型腹泻组血清IL-18、IFN-γ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0.05),轻型及重型腹泻组粪便IL-18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轻型腹泻组粪便IFN-γ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重型腹泻组与轻型腹泻组比较血清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IFN-γ含量与呕吐呈负相关(P<0.05),粪便IL-18含量与腹泻次数呈负相关(P<0.05),血清IL-18含量与血清IFN-γ含量呈正相关(P<0.05)。 结论: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时外周血和粪便中IL-18及IFN-γ含量明显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能在轮状病毒感染早期IL-18及IFN-γ发挥抗轮状病毒作用,对婴幼儿肠炎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