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研究
【6h】

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主要研究设备和观察指标

2 研究方法

2.1 散瞳验光:所有患者都使用复方托吡卡胺眼药进行散瞳,间隔五分钟一次共

2.2 配适性:按照验配角膜塑形镜的程序对角膜塑形镜组患者行UCVA、BCVA、眼压、裂隙灯、泪液、角膜曲率及角膜地形图等检查[19]。据检查结果,在标准片组选择试戴片,戴镜2h后评估镜片的配适状态(在此过程中如有何不适可随时调整),理想的戴镜状态为镜片居于角膜中央,移动度大约在1~2mm范围内,予荧光素染色镜片四个弧区均清晰可见,最佳矫正视力在1.0以上[20],摘镜后根据屈光度的变化、角膜地形图改变及相关眼部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镜片定制参数,发往工厂定制镜片。框架眼镜组根据验光结果选取合适的度数试戴框架眼镜,15-20分钟后评估患者戴镜情况,确定配戴度数。2.3 戴镜前准备和镜片养护

2.4 戴镜与摘镜

2.5 戴摘镜时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6 复查

2.7 主要技术路线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UCVA(裸眼视力)、BCVA(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角膜前表面水平、垂直曲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提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 实验组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裸眼视力较前提高,并于1个月后基本趋于稳定;对照组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裸眼视力有所下降,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3 实验组患者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屈光度逐渐下降;对照组患者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屈光度有所增加,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4 实验组患者随着戴镜时间延长,角膜曲率较前降低;对照组患者随着时间延长,角膜曲率较前增加,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5 实验组和对照组戴镜后角膜表面水平曲率和垂直曲率较前均有所变化,实验组戴镜后与戴镜前相比较角膜曲率有所下降,对照组戴镜后与戴镜前相比较角膜曲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戴镜1年后角膜曲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7。

3.6 实验组患者戴镜后1年与戴镜前相比较视力均有提高,对照组戴镜后1年与戴镜前相比较视力有所下降,实验组和对照组戴镜后1年裸眼视力及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10。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近视患者,选取其中12-18岁,屈光度(快速散瞳验光度数)为-1.00~-4.00DS,<1.00DC近视患者160例(320只眼),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分别观察实验组患者戴镜后1天、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对照组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角膜前表面曲率(anterior corneal curvature,ACC)等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组间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实验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角膜前表面垂直曲率分别为44.07±1.23D、42.31±1.54D,角膜前表面水平曲率分别为42.75±1.02D、41.21±1.43D,戴镜后与戴镜前角膜垂直、水平曲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2,P<0.05;t=16.45, P<0.05;对照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角膜前表面垂直曲率为42.81±1.42D、44.34±1.09D,角膜前表面水平曲率为42.04±1.30D、43.52±0.90D,戴镜后与戴镜前角膜垂直、水平曲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3,P<0.05;t=-21.15,P<0.05;实验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18±0.08、0.99±0.05,对照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18±0.07、0.16±0.05,两组戴镜1年后裸眼视力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47,P<0.05;实验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屈光度分别为球镜-3.00±0.73D、-0.5±0.25D,对照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屈光度分别为球镜-3.01±0.65D、-3.40±0.48D,两组戴镜后球镜度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4,P<0.05。
  结论:在掌握正确的验配程序和具有合格的验配技术的前提下,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有效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