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牵引治疗的数学模型分析及10例临床疗效观察
【6h】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牵引治疗的数学模型分析及10例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一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数学模型建立及力学分析

1 主要实验材料

1.1 临床资料

1.2 主要设备

1.3 主要分析软件

1.4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改变牙合垫位置

2.2改变牙合垫的高度

2.3、改变力的位置

2.4、 改变牵引力的方向

2.5、髁状突两侧受损

2.6、结果总结

实验二:10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病例观察。

1 材料

1.1 临床资料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主要材料设备

2 治疗方法

3、结果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实验方法的选取

4.2 MATLAB作为力学分析软件的优势。

4.3、牵引力方向及大小的选择

4.4、颌垫位置及高度的选择

4.5、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适应症的选择

4.6、颌间牵引钉的优点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颌间牵引治疗的数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模型受力分析,对髁状突骨折颌间牵引治疗过程提供力学理论基础,并对10例该类病例进行疗效观察。
  方法:1、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一名经过CBCT检查,确诊为髁状突骨折的患者并符合保守治疗标准,有后牙早接触、前牙开颌、偏颌等临床症状,需要行颌间牵引治疗。根据解析法中的空间力和力矩平衡,建立其牵引治疗时下颌骨受力方程,使用Simplant Pro软件对患者下颌骨CBCT资料进行数据测量,三维建模,使用MATLAB软件编辑程序语言转化成数学模型,进行力学分析。
  2、选取我院收治的十例进行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牵引治疗的临床病例,使用实验所得结果指导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通过CBCT与MATLAB软件的结合,分析得出颌间牵引治疗时:
  ①牙合垫的位置越靠近后牙,髁状突处的作用力越大。
  ②如保持牵引力大小不变时,牙合垫的高度对髁状突处的作用力无明显影响。
  ③如牵引力大小随牙合垫高度改变,则牙合垫高度与髁状突处作用力成正比例关系。
  ④牵引力位于切牙位置时,髁状突处受力最大,其变化规律与人体牙弓曲线的变化相符。
  ⑤如果改变牵引力的方向,髁状突处会产生相反方向的分力,受下颌骨形状影响,二者并不成线性比例关系。
  ⑥当有多个牵引力时,各力越向下颌骨中间集中,髁状突处所受合力越大。应用以上分析结果,指导治疗10例髁状突骨折并行颌间牵引的患者,均获得较满意治疗效果。
  结论:对于符合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标准的患者,颌间牵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风险。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将牙合垫尽量靠后放置,并且牵引力量尽量位于前牙处,适当向前、内侧倾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