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丽纹龙晰皮肤与皮肤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6h】

丽纹龙晰皮肤与皮肤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鸟类羽毛与爬行类鳞片的进化关系研究现状

1.鸟类羽毛是由爬行类鳞片进化而来

2.鸟类羽毛与爬行类鳞片的非同源关系

3.鸟类起源于小型的兽脚类恐龙

二.有关蜥蜴皮肤形态学研究现状

1.一般表皮结构

2.皮肤感受器的表皮结构

3.皮肤感受器的真皮结构

4.内表面及绞合区表皮结构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2.1.扫描电镜部分

2.2.组织切片部分

3.免疫荧光实验方法

结果与分析

1.扫描电镜观察丽纹龙蜥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形态结构

1.1.丽纹龙蜥背部鳞片及感受器的形态结构

1.2.丽纹龙蜥头部背面鳞片及感受器的形态结构

1.3.丽纹龙蜥腿部背面鳞片及感受器的形态结构

1.4.丽纹龙蜥腹部和尾部鳞片及感受器的形态结构

2.丽纹龙蜥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显微结构

2.1.一般表皮的显微结构

2.2.皮肤感受器的表皮显微结构

2.3.皮肤感受器的真皮显微结构

2.4.内表面和绞合区表皮显微结构

3.免疫荧光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3.1TRITC标记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

3.2.FITC标记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关于鸟类羽毛与爬行类鳞片的进化关系长期备受关注,但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鸟类羽毛是由爬行类鳞片进化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羽毛是一种新生结构,还有的学者认为羽毛与鳞片只在形成盾板的阶段有同源性,在此之后羽毛将进化成新的结构,与爬行类的鳞片没有同源性。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冰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技术对丽纹龙蜥(Japalurasplendida Barbour and Dunn)的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皮肤感受器是位于鳞片凹窝中的帽状突起,表面呈圆盘状结构,其上有粗长的感觉毛。丽纹龙蜥的体表鳞片均生有感受器,通常一个鳞片仅有一个感受器,但发现头部部分鳞片上分布有8个感受器,这表明头部是感受外界刺激的重要部位。皮肤感受器皮肤与一般皮肤结构有明显区别,其表皮中β-角质层极薄,α-角质层相对β-角质层厚,生发层由一层高柱状细胞构成,表皮下有特殊的真皮小体结构,感觉毛由角皮层与β-角质层构成。一般表皮的角皮层和β-角质层形成均匀网窝壮结构,β-角质层明显增厚,α-角质层相对β-角质层薄。这些结构与其具有防止机械摩擦损伤皮肤和感受辐射热的功能相一致。皮肤感受器是一种高度分化的功能性结构,其特殊结构为进一步研究羽毛与鳞片的进化关系起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