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伤弧菌溶血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鉴定
【6h】

创伤弧菌溶血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重组质粒pET32a(+)-vvc的构建和vvc基因的测序

1材料与仪器

2试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小结

第二部分重组质粒pET32a(+)-vvc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鉴定

1材料与仪器

2试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自然存在于近海和海湾的海水和海底沉积物中,属低度嗜盐菌。人通过进食生的牡蛎,经胃肠道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接触海水而感染创伤弧菌。创伤弧菌感染后病情发展迅速,最终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70%。创伤弧菌的致病性与许多毒力因子有关,包括溶血素、脂多糖、荚膜多糖、弹性组织蛋白激酶和金属蛋白激酶等。研究发现胞外溶血素基因(Vibrio vulnificus cytolysin,vvc)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参与了细菌入侵宿主的毒力机制。本文通过构建创伤弧菌溶血素基因(vvc)的融合表达载体,并实现创伤弧菌溶血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创伤弧菌vvc基因核苷酸序列自行设计了一对引物,并在5’-端与3’-端分别增加Bam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应用PCR技术从一株创伤弧菌基因组中扩增了vvc基因,PCR产物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回收后,定向插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提取pET32a(+)-vvc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并测序,将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正确后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于E.coli BL21(DE3)工程菌株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行SDS-PAGE并进行Westernblot鉴定。 结论:从创伤弧菌的总DNA中克隆了胞外蛋白vvc基因,成功地构建了pET32a(+)-vvc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和鉴定。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VVC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以及诊断试剂盒的制备、阐明该菌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