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慢性粒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研究
【6h】

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慢性粒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 谢

附录1:缩略词表

附录2:综述 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枢纽,在识别肿瘤抗原,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在部分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基于白血病细胞与DC分化起源的相似性,白血病细胞可诱导分化为DC(L-DCs),从而为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L-DCs既能表达白血病抗原,又能致敏T淋巴细胞特异性杀灭白血病细胞,消灭残留白血病灶,防止白血病的复发,在白血病的免疫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研究表明,白血病来源的DC与正常DC相比,其迁移、吞噬作用及抗原加工和细胞因子分泌等功能较弱,从而使其激发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因此如何促进L-DC成熟增强其功能在白血病细胞免疫研究和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发现腺病毒P53修饰DC细胞可使其表达内源性p53蛋白抗原,上调DC表面共刺激分子、从而刺激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肿瘤CTL效应。因此我们设想通过转染重组人P53腺病毒以促进L-DC成熟,增强其抗原呈递能力并使其内原性肿瘤抗原表达增加,从而诱发强的抗白血病效应。 方法:采集初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应用rhGM-CSF和rhIL-4先将CML-MNC诱导分化为不成熟DC(imDC)并分组:实验组加TNF-a促使其成熟(mDC),并按MOI为100:1加入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即(rAd-p53-CML-DC),对照组加入腺病毒空载体LacZ(rAd-CML-DC),空白对照组只加THF-a(N-CML-DC)。继续培养72小时,流式细胞仪检测DC免疫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进行上清夜IL-12水平测定,MTr法观察CML-DCs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MLR)及针对K562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CTL效应)。 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均成功获得具有树突状突起的细胞,但以实验组树突状突起明显。染色体检查证实rAd-p53-CML-DC仍具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来源的遗传学特征。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其CD80、CD86、CD83、CDla、CD40和HLA-DR等表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上清液中ID1-2分泌水平rAd-p53-CML-DC为293.973±29.6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150.16±19.40pg/ml、114.31±13.13pg/ml(p<0.05);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随rAd-p53-CML-DC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TL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在效靶比(E/T)为5:1、10:1和20:1时,实验组(rAd-p53-CML-DC)所诱发的CTL活性均值分别为29.63±1.86%;40.45±2.24%;48.33±3.65%;对照组CML-DC(LacZ-CML-DC)为16.70±2.20%;18.22±1.81%;20.90-+1.85%而空白对照组CML-DC(N-CML-DC组)诱发的CTL活性仅为16.57±3.43%;15.88±1.86%;16.94±2.43%实验组(rAd-p53-CML-DC)介导的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 结论:利用rAd-p53转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可促进CML-DC成熟并增强CML-DC的功能,其介导的MLR及CTL效应明显强于非rAd-p53组合所诱导的DC。以rAd-p53-DCs为基础的肿瘤疫苗可望在解决CML的MRD及延缓加速及急变问题上发挥强大的治疗作用,为CML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