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质粒介导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耐药性传递研究
【6h】

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质粒介导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耐药性传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材 料

方 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 谢

附录:缩略词表

展开▼

摘要

目的:鲍氏不动杆菌在革兰阴性菌中的分布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且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和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的不断增加,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在逐年上升,已成为烧伤病房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菌。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高效、广谱、优良的药物动力学特性以及与其他抗菌药物有协同作用等特点,而成为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对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国内外较多集中在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研究。近年来,欧洲和日本学者先后从其它非发酵菌中发现了氨基糖苷类耐药新机制-16S rRNA甲基化酶。这些基因多位于质粒和转座子上,具有易于传播和扩散的特点,成为临床抗感染的棘手问题。2005年我国台湾地区报道armA、rmtB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造成的院内感染。全球性的播散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了解是否存在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探讨传播机制,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7年12月从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病房分离的40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异帕米星和卡那霉素6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5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阳性PCR产物纯化测序;碱裂解法提取质粒;接合试验及质粒转化试验确定耐药性传递方法。 结果:40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2.5%、45.0%、50.0%,对头孢哌酮、氨曲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其对6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2.5%、72.5%、70.0%、67.5%、70.0%、70.0%。对6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菌株有25株(62.5%),其中armA基因阳性10株(40.0%),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阳性菌株。质粒转化及接合试验试验阳性,10株转化子、10株接合子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MIC值≥256μg/mL者全部携带armA基因。 结论: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有非常高的耐药率,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在鲍氏不动杆菌中存在,且位于质粒染色体上,易于传播和扩散,导致所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高水平耐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