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子午岭林区油松人工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
【6h】

子午岭林区油松人工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以子午岭林区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观测、抽样调查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近30年来有关油松生产经营的技术经验,并运用最小二乘法、数量化理论(I)等数学方法,对该区域油松人工林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经营培育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子午岭林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年日照时数、活动积温、无霜期等主要气象因子均在油松生长允许的上、下限范围内;林区土壤呈弱碱性,pH值在8.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属于油松的完全适生区。
   2.油松林分中土壤N、P含量稍低于灌木林地和荒地,说明油松在中幼龄阶段,由于较高速的生长发育,导致植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量大于其凋落物的分化量,根系的分化和吸收作用使得土壤中有效的N、P成分逐渐减少。因此,在经营油松林时应适当施肥。
   3.油松在子午岭林区一年的生长周期,约从3月20日左右芽开始膨大起,至9月下旬一切生长活动陆续停止,年生长期约180天左右。特别是在胸径、材积生长的高峰期正值该地区7、8、9三个月的雨热同期,有利于油松的生长发育。
   4.油松个体生长发育规律子午岭林区油松造林后从第8年开始高生长进入速生期,持续8年左右后高生长趋缓,第17年以后高生长逐年下降。胸径生长的高峰期较高生长稍晚2年,但生长量比较稳定且持续时间较长。从培育材型的角度考虑,第18年基本可成椽材;30年左右方可够檩材;若要培育大径级材,则还需10年左右的经营时间。油松单株的材积生长量在造林后第16年开始进入材积速生期,直至第30年,材积年生长量始终保持在0.005~0.007m3之间,且仍呈上升的趋势。
   5.林分生长与密度的关系油松进入中龄林阶段(25~30年)后,林分密度对油松生长的影响作用逐渐加强。其中:胸径与密度的关系是在1200~1500株/hm2的密度区间内,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即密度愈大胸径生长量愈小:密度与树高、材积的关系是保留密度应以1500株/hm2为佳,过密和过疏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密度与材积生长量的关系亦以1500株/hm2最佳,这种密度年均生长量可高达7.98m3/hm2。
   6.油松在25年以下时,经营密度最大不能超过1800株/hm2,当生长到25~30年时的林分最佳经营密度应为1500株/hm2,此时其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均可保持最大值。同时,通过间伐可以提高树干形数,减少节疤的比重,减小侧枝的粗度,提高树干圆满度和出材等级,从而极大地提高林分质量。
   7.基本掌握了子午岭林区油松人工林微红梢斑螟、纵坑切梢小蠹、松大蚜、松针小卷蛾、松幽天牛、松六齿小蠹、油松球果小卷蛾、果梢斑螟和松落针病等9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开展综合防治试验,认为:
   1)坚持防早、防小的原则,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2)清理林地和物理防治方法既不污染环境,又起到了打扫林地卫生的作用。因此应结合抚育间伐,每隔几年进行一次。且防治成本较低,应大力推广。
   3)化学防治措施虽能迅速控制病虫害蔓延,有效杀死害虫,但污染环境,同时还可能杀死害虫天敌,因此只可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应严格控制使用。
   4)在病虫害综合防治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油松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编制了“子午岭油松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一览表”,可供子午岭林区各林场及相似地区在培育油松林时参考。
   8.对森林实施数量化经营是现代林业科学经营管理的趋势,本项研究在此方面做了深入探索,编制了“子午岭林区油松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和“子午岭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为子午岭林区科学集约经营油松人工林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应在生产实践中大力推广应用。同时还为今后数量化经营培育各类森林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道路。
   9.若将最佳经营密度模式推广到整个子午岭林区已成林的77076.8 hm2油松人工林中,按蓄积量增产40~68.5%计算,全林区可增加森林蓄积170.6~289.4万m3。按150元/m3的林价计算,新增部分可使子午岭森林增值25590~4341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仅林价一项,净增值达14028.48~31848.48万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