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工合”运动衰落的原因研究
【6h】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工合”运动衰落的原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四)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五)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一、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一)制度及其分类

(二)制度变迁

(三)产权理论

(四)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合作经济理论综述

(一)合作经济理论的相关概念

(二)对中国合作经济的研究

三、“工合”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工合”运动的酝酿、开创

(二)“工合”运动的发展、高潮

(三)“工合”运动的衰落

四、“工合”运动衰落原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一)“工合”运动衰落原因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

(二)“工合”运动衰落原因的产权理论分析

(三)“工合”运动衰落原因的产权功能理论分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工合”运动(以下简称“工合”)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群众性的、自发的经济救亡运动,在组织民众、支前生产、赈济难民、争取外援诸方面,都曾发挥了积极作用,曾被称为“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业”。在中国抗战史和经济史中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工合”运动的系统考察,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其在抗日战争后期衰落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思路和框架、拟研究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部分,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及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中的国家理论以及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合作经济理论综述。分为合作经济理论综述和中国对合作经济的研究。前者综观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回顾了对合作、合作社、合作制与合作经济理论的研究,后者主要总结了中国合作经济理论的研究状况。
   第四部分,“工合”运动的历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工合”运动的兴起、发展和衰落的过程。
   第五部分,“工合”运动衰落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该部分结合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和国家理论、产权理论的相关内容,对“工合”运动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六部分,结论。文章最后指出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合作经济组织产权界定是在权衡其收益和成本的博弈过程中完成的;合作经济组织较好的平衡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组织必须设计适当的激励机制来实现其公共利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