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6h】

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公允价值理论

(二)价值相关性理论

(三)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现状

三、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变量说明

(三)模型设计

(四)样本选取

四、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回归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以及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成本计量由于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为社会各界所诟病,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运用范围从金融工具逐步扩展到传统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然而,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会计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理论界一般认为,公允价值信息将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且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风险。而实务界则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对现行会计模式的极端背离,不仅缺乏可靠性,而且将导致收益产生巨大的波动,有可能导致决策短期化。对此,各国学者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途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会计准则长期以来坚持历史成本计价,对公允价值的采用非常谨慎,实务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形较少,相关数据较难取得,因此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以规范研究居多,实证研究文献较少。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新准则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17项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的广泛应用。新准则的颁布,为我国学者开展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较为丰富的研究素材。
   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沪深300指成分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会计信息对股价的联合解释能力发生了较大的波动,Adj.R2从2006的0.510降为2007年的0.408,再回升到2008年的0.484。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的引入并没有使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同时净资产对股价的增量信息解释能力较会计盈余也显著提高。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结论以及相关分析对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