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危机传播模式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6h】

我国危机传播模式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代理获取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理论,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以危机为常态的风险社会,工业文明实践所导致的全球风险和危机正在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媒介化社会同样是目前危机传播所要面对的一大时代特征,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与人和社会深度的交融在一起。媒介不仅存在着自身酝酿风险的可能,同时亦有可能放大或扭曲既有风险,成为风险的助推器。
  在风险社会、媒介化社会和社会转型期的多重作用下,我国的危机传播也面临着新的环境和要求。2003年以后我国学术界逐渐开始了关于危机管理和危机传播的系统性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一批优秀学者的努力下,我国的危机传播研究已小有成就。但是目前的危机传播研究更多是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取向,侧重于行政式的策略研究,致力于提供“锦囊妙计”,忽视了社会个体的能动性以及互动对社会系统的构建。虽然我国目前也基本建立了一套包括新闻发言人、舆论引导和媒介控制等在内的危机应对机制,但危机依旧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受到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我国危机传播模式的相关研究也体现出以下特点:策略化、目的性、控制论、二元对立等,在这种理论模式指导下的危机传播实践也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本文试图跳出结构功能主义的逻辑,从建构主义的研究取向出发,构建了危机传播的社会互动模式,不以组织为中心,不以策略为目的,从社会个体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入手来审视当前的危机传播情景,以期给为我国危机传播管理的创新提供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