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兴衰同源——一个西部药材城的经验研究
【6h】

兴衰同源——一个西部药材城的经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从辉煌到没落

第一节 当地中药材发展简史

第二节 药材城的辉煌

第三节 一份转型通知

第二章 兴衰的原因

第一节 药材生意的供应链

第二节 失效的合同

第三节 “开票”的市场

第四节 资本炒作

第三章 药材城的“市场”逻辑

第一节 失序的药材城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角色

第三节 国家的位置

第四章 结论和讨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讨论

附录 1 受访者名单1

附录 2 田野笔记列表1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一个原本在政府话语和新闻报道中蒸蒸日上的药材城为何“突然”衰落?本文通过对这样一个现象的探讨,来分析西部乃至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化的影响与其中隐含的危机,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理解发展的困境。通过详实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梳理,本文发现药材城的建成与当地特定的人文地理历史条件相关联,但是其后短暂的繁荣并不是因为有效地动员和整合了这些优势条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大多数经营者没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其销售的产品也没有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去进行生产和加工,而且招商的过程中引入了大批从事“虚开增值税发票业务”的所谓药商们,药材城的管理者也没有按照国家法律履行合同。这样市场不但经不起资本的冲击,而且更无力应对东窗事发后国家执法。于是仅仅经历了四年时间,药材城就不得已转型为商贸城。
  本文揭示出药材城的兴衰背后的根源——中国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市场转型。“市场”的意义不是提供一个自由交易的平台,而是扭曲地将人与人的情感关系、监管者的权力关系、基于法律的合同关系都变为了可以论价出售的“商品”。药材城的例子不是一个孤证,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以“蓬勃发展——黑幕揭露——严打整治”为脚本写就的故事反复上演。对发展、对市场的不懈追求培育了这种简单、快速的商品逻辑,但是它最终却导向了发展的反面,导向了国家利益反面,也导向了我们每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和“公共”的反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但要问责政府的监管,更需要重新思考政府缺位的背后,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的支配逻辑及其限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