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施蒂纳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6h】

论施蒂纳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1.2.2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第二章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运动

2.1十九世纪初期的德国社会背景

2.1.1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自由民主运动的崛起

2.1.2政治斗争采取的宗教哲学革命的形式

2.2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

2.2.1体系和方法的矛盾

2.2.2青年黑格尔派运动和老年黑格尔派运动

2.3青年黑格尔派运动

2.3.1《耶稣传》与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兴起

2.3.2自我意识的哲学

2.3.3费尔巴哈与施蒂纳的争论

第三章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及局限

3.1思辨神学的秘密——人本学

3.1.1对宗教神学的批判

3.1.2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

3.2 感性—对象性原理

3.2.1人与自然作为感性的存在

3.2.2对象性原则的重要性

3.3感性直观——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

第四章 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及遗留的问题

4.1施蒂纳的哲学批判

4.1.1对一般哲学的批判

4.1.2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4.2“唯一者”哲学

4.2.1 唯一者哲学的基础:创造性的无

4.2.2“唯一者”的利己主义的特性

4.3“唯一者”哲学的局限

4.3.1“唯一者”仍是一种形而上学范畴

4.3.2哲学终局:退回黑格尔哲学的基地

第五章 施蒂纳与费尔巴哈论争的焦点、局限及解决

5.1 焦点:“类本质”与“唯一者”的论战

5.2二者哲学终局——仍在黑格尔哲学基地上

5.3马克思对双方争论问题的解决

5.3.1感性活动原则——问题的最后解决

5.3.2“现实的个人”的科学阐发

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进程中,费尔巴哈和施蒂纳是不可逾越的一个环节。众所周知,以往的认知是马克思向唯物主义转变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物是费尔巴哈,然而,关于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所起的作用却鲜为人知。费尔巴哈、施蒂纳、马克思都曾作为青年黑格尔份子,共同反对从抽象去理解现实世界。费尔巴哈以感性直观对抗思辨思维,把人从宗教那里解放出来,将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在哲学史上可以说费尔巴哈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批判黑格尔哲学的人。施蒂纳准确看穿了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思辨性质,指出这样的人同样是一个超出我自身的,凌驾于个人之上的新的最高本质,是一种新的宗教。在批判费尔巴哈“类本质”哲学的基础上,施蒂纳系统阐发了自己的“唯一者”哲学,反对一切本质主义和思辨的抽象,充分强调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可以说,施蒂纳与费尔巴哈的论战焦点实际上是“类本质”与“唯一者”的交锋。然而,唯一者哲学无论从哲学前提,还是思想原则上都更加迅速地表明了其抽象思辨的本质,费尔巴哈和施蒂纳二者虽然都以终结思辨哲学为初衷,但最终终局却仍退回到黑格尔哲学的基地之上。这一超出二者将思想真正下降到现实的工作是由马克思完成的。马克思从感性活动这一思想原则出发提出“现实的个人”,将理论放回现实社会,从历史观出发,在对现实政治经济研究的基础上,真正完成了对思辨哲学的超越,实现了其哲学变革。
  由于施蒂纳的哲学批判主要是针对费尔巴哈的,所以施蒂纳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不得不说显得尤其重要,对于科学理解和和定位马克思哲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本文意从费尔巴哈、施蒂纳和马克思的哲学文本出发,以“论施蒂纳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作为研究对象和主题,沿着费尔巴哈、施蒂纳和马克思这一思想链条,深入到费尔巴哈和施蒂纳思想本身,理清施蒂纳在何种意义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并在此研究视角的基础上,达到对马克思哲学的科学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