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的法律监管
【6h】

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的法律监管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1、互联网背景下消费信贷的起步与发展

2、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业发展现状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规范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内容及重点

第一章 互联网消费信贷内涵及法律关系分析

1.1 互联网消费信贷界定

1.2 典型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运营模式

1.3 互联网消费信贷法律关系分析

1.3.1 传统的消费信贷法律关系

1.3.2 互联网消费信贷法律关系

第二章 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2.1 市场准入风险

2.1.1 贷款人的市场准入风险

2.1.2 其他主体的市场准入风险

2.2 授信征信风险

2.2.1 借款人信用风险

2.2.2 征信体系不完善

2.2.3 信息安全风险

2.2.4 授信中的风险

2.3 商业保理中的风险

2.4 实际操作中的其他风险

2.4.1 对消费者抗辩权的侵害

2.4.2 催收的不规范

2.4.3 其他风险

第三章 国外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防控制度经验

3.1 美国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防控制度经验

3.1.1 完备的法律制度建设

3.1.2 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

3.1.3 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3.1.4 多元的消费信贷市场

3.2 欧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防控制度经验

3.2.1 欧盟层面的经验

3.2.2 法国的经验

3.2.3 德国的经验

3.3 日本的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防控制度经验

3.3.1 先进的信用管理系统

3.3.2 人性的债务管理模式

3.3.3 政府的主导作用

3.4 国外风险防控制度经验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对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的应对措施

4.1 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应对的基本原则

4.1.1 倾斜保护原则

4.1.2 适度保护原则

4.1.3 运用互联网思维原则

4.2 规范市场准入机制

4.3 征信授信风险的规制

4.3.1 完善信用信息系统

4.3.2 科普宣传及风险教育

4.4 商业保理业务中风险的规制

4.5 维护消费者的抗辩权

4.5.1 建立抗辩权延伸制度

4.5.2 改进互联网消费信贷运作模式

4.6 其他应对措施

4.6.1 规范催收行为

4.6.2 打击互联网消费信贷黑产业

4.6.3 整合保险业的优势

4.6.4 全方位打造人才队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5年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元年,自此互联网消费金融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互联网消费信贷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相较于传统消费信贷行业有很多创新。但是由于法律与监管的滞后性,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法律体系,立法层级较低,整个行业面临着很大的监管风险。而且,行业处于新生事物的野蛮发展时期,本身的运营机制及操作模式上也存在一定的漏洞。 本文第一部分是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概述,简要论述其内涵及法律关系,尝试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作出定义。选取了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典型代表,即电商企业类的“蚂蚁花呗”与“京东白条”,从授信、使用、还款等角度对其运营模式展开分析。并在传统消费信贷法律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互联网消费信贷模式下新出现的网络交易平台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分析了二者对基础消费信贷法律关系的影响。 第二部分根据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的运作流程,分析了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在各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交易主体市场准入方面的风险,包括疑似虚拟信用卡风险、贷款人垄断风险及征信与第三方支付等其他主体的市场准入风险;征信授信风险,包括消费者信息安全风险及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商业保理中的风险;侵害消费者抗辩权及催收不规范等问题。 第三部分借鉴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在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各国在法律体系及征信体系建设、债务管理、运营模式、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做法,对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很有启示意义。 第四部分提出了应对风险的法律监管建议,包括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债务催收行为、整合保险业优势、打击互联网黑产业等建议,以规制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业的良好有序、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