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北方地区季节性积雪中吸收性粒子的含量、来源及其辐射效应研究
【6h】

中国北方地区季节性积雪中吸收性粒子的含量、来源及其辐射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浦伟-博士毕业论文-封面-P1

原创性声明

浦伟-博士毕业论文-V13

展开▼

摘要

黑碳(Black Carbon,BC)、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沙尘(Mineral Dust,MD)等吸收性粒子(Light-Absorbing Particles,LAPs)沉降到积雪上后,可以有效地减小积雪的反照率,增加太阳辐射的吸收,随后改变积雪形貌,加速积雪融化,减小积雪覆盖面积,最终影响区域水循环和区域及全球气候。本文基于2012年西北野外采雪试验和2014年东北野外采雪试验,测量了积雪中的吸收性粒子,并分析了吸收性粒子的时空分布。随后利用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模型、HYSPLIT(The 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型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评估了积雪中污染物的来源。此外,结合观测和 SNICAR (Snow,Ice,and Aerosol Radiation Model )以及 SAMDS (Spectral Albedo Model for Dirty Snow)模型分析积雪中吸收性粒子对积雪反照率的影响。最后基于MODIS卫星,反演了积雪中吸收性粒子的辐射强迫。 在中国东北地区,积雪厚度空间上分布不一。内蒙古地区最薄,平均厚度不足10 cm;长白山森林地区最厚,达46cm。积雪密度和雪粒半径变化非常明显,分别从0.13g cm-3到0.38g cm-3和从0.07mm到1.3mm。中国北部边境的积雪样品是最干净的,最佳黑碳浓度(CBesCt)在30 ng g-1和260 ng g-1之间,中国东北的工业地区的积雪样品受污染最严重,表层积雪中CBesCt值从510ng g-1到3700 ng g-1。 在中国西北地区,最干净的积雪位于新疆东北部,CBesCt值约为5 ngg-1;受污染最严重的积雪临近工业地区,CBesCt值约为450 ng g-1。在青海地区,有机碳主导了450 nm处的光吸收,百分比贡献接近70%。尽管沙尘在总污染物中的质量占比非常高,但是对光吸收的贡献并不明显,仅为5 %左右。在新疆,黑碳和有机碳的光吸收贡献相当,分别为45 %和50 %,而沙尘的贡献非常有限。 化学成分分析显示,中国东北的北部边境地区的积雪样品中SO42-与NO3-的比值和黑碳浓度都较低;相反在工业地区,由于更多的人为排放,SO42-与NO3-的比值和黑碳浓度都较高。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和东北北部地区的积雪易受沙漠源区传输的沙尘的影响,而人为活动的影响有限;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地区,局地污染源是该地区积雪中污染物的最重要来源。在中国西北地区,我们利用PMF模型评估排放源对650-700 nm光吸收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在青海,生物质燃烧源是最主要的源,其相对光吸收贡献达到 59 %;而土壤沙尘源的质量贡献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它对光吸收的贡献仅为 29 %。在新疆,主导的源贡献随着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我们发现,在新疆黑碳浓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工业污染源的海拔梯度变化造成的。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在青海,沙尘土壤源是积雪中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而在新疆的工业地区,工业污染源是最主要来源。黑碳作为最重要的光吸收物质,其对化学成分的质量贡献在0.2 %和4.8 %之间,平均贡献为1.3 %。 我们应用新的积雪反照率模型 SAMDS 分析了积雪中吸收性粒子对积雪反照率的影响。考虑到中国东北地区表层积雪中吸收性粒子的浓度(黑碳:100-5000 ng g-1;沙尘:2000-6000 ng g-1;有机碳:1000-30000 ng g-1),对于光学等效半径(Reff)为100μm的积雪场,其550 nm处的积雪反照率在0.95和0.75之间。对于不同的雪粒形状,相同条件下积雪中吸收性粒子造成的旧雪(球形雪粒)反照率的减小量要大于新雪(不规则雪粒或者六边形雪粒)反照率的减小量。对于中国东北的北部偏远地区和工业地区而言,积雪中典型的黑碳浓度分别为100 ngg-1和3000 ngg-1;如果考虑黑碳混合状态的影响,那么对于Reff为100μm的六边形雪粒来说,内混黑碳造成的积雪反照率的减小量比外混的分别大0.005和0.036。通过对比分析SAMDS和SNICAR模型模拟的积雪反照率和实测的积雪反照率,我们发现当积雪中吸收性粒子浓度较低时,积雪反照率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实测的结果;而当吸收性粒子浓度较高时,模型模拟的反照率略高于实测的反照率。 在中国东北地区,MODIS反演的积雪中吸收性粒子的辐射强迫(RFMLAOPDsIS)的平均值为~52.7±6.6 W m-2。RFMLAOPDsIS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RFMLAOPDsIS的最低值出现在中国东北的西部地区(31.6 W m-2);最高值出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地区(72.6 W m-2)。通过分析黑碳排放数据,我们发现局地污染排放主导了RFMLAOPDsIS的空间分布。RFMLAOPDsIS呈现缓慢的减小趋势,从2003年的~60 W m-2到2017年的~48 W m-2,这可能是由于降雪频率的增加造成的。此外,我们利用基于地面测量数据计算的辐射强迫(RFienst simituated)验证反演的RFMLAOPDsIS,发现RFMLAOPDsIS的偏差与积雪中吸收性粒子的浓度成反比。基于东北地区积雪中典型的黑碳浓度在~0.15 μg g-1和~2.5 μg g-1之间,东北地区MODIS反演的RFMLAOPDsIS的偏差在~25%和~300%之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