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深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6h】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深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主要的研究内容

1.4研究思路及主要认识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2.1区域地理和构造位置

2.2研究区概况

2.3胡状集油田构造单元划分

2.4地层层序

2.5断裂特征

2.6研究区勘探开发情况

第三章地层划分与对比

3.1地层特征

3.2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

3.3地层展布特征

第四章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研究

4.1沉积背景

4.2沉积体系与沉积相

4.3砂体展布特征

4.4储层物性特征

第五章构造特征研究

5.1精细构造图的编制

5.2构造特征研究

第六章深部反向正断层的形成机制及控油机理

6.1反向正断层概念

6.2深部反向正断层的分布及成因机制

6.3深部反向断裂的控油机理

第七章成藏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7.1成藏条件分析

7.2油气富集规律

7.3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7.4油气成藏模式

7.5有利区块预测

第八章结论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资料

展开▼

摘要

针对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复杂断块油藏地质特点,综合应用地质、测井、三维地震、分析化验、测井资料,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油藏工程学等理论为指导,在建立地层格架、分析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胡状集地区深部反向断层的形成机理与控油因素,阐明油气的分布规律及成藏规律,预测有利的勘探目标。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或成果:
   1、建立了二台阶沙三下13砂组以下深层地层格架。含灰质、钙质的页岩、油页岩可作为全区稳定的对比标志,是划分层位的主要依据。
   2、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二台阶受石家集和长垣断层的控制,形成了以NNE和NE向展布的成羽状排列的复杂的断裂构造体系。中部和南部发育两组反向断层,形成多个反向屋脊断块。从沙三下13砂组到沙四顶面断层逐渐减少,构造逐渐简单。
   3、沉积相类型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自西向东由扇三角洲前缘向前扇三角洲过渡,北部发育盐湖沉积,砂体形态呈扇状和条带状。储层物性受沉积的控制由西向东逐渐变差,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差。
   4、深部反向断层的形成受两种主要模式的控制,伸展-重力成因模式和单剪成因模式;反向断层是油气聚集的有利位置,且其封堵能力强。
   5、油藏类型分为反向断层遮挡油藏和正向断层遮挡油藏;成藏模式有两种,近距离自源—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和远距离它源—侧向运移成藏模式。
   6、纵向上受储层物性的控制,油气主要富集在沙三下13-18砂组;平面上受构造和沉积相带的控制,油气主要富集在石家集断层下降盘一侧构造高部位和反向断层发育的地区。
   7、结合构造和沉积相带的分布,预测4个有利含油区块:沙三下13砂组顶部胡121北块和胡121东块;18砂组顶部胡40块;20砂组顶部胡44块。
   通过论文研究,第一次系统研究了西部斜坡带深层反向断层的成因模式和控油机理,结合构造和沉积相带分布的认识,进一步建立了反向断层的成藏模式,为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在油藏分布规律研究技术上有所突破。论文研究成果将为复杂断块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黄龙威;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顾雪祥;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成因;
  • 关键词

    东濮凹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