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1995-2004)中国典型人物报道中的女性形象
【6h】

新时期(1995-2004)中国典型人物报道中的女性形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著作权使用声明

导论

第一节 研究主题

第二节 文献探讨

第三节 研究动机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理论背景

第一节 社会性别理论

第二节 符号和语言理论

第三节 教养理论

第二章 《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女性典型人物总体形象内容分析

第一节 内容分析

第二节 当代女性典型的总体形象分析

第三章 女性典型形象的个案剖析

第一节 女性典型形象个案分析

第二节 典型的追踪报道

第四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女性形象分析

第一节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

第二节 感动中国女性人物

第五章 小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典型报道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报道方式,国内对于典型报道研究分析一直很活跃,但针对典型人物报道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却很匮乏。本文研究的是新时期十年(1995-2004)中国先进典型人物报道中的女性形象。本研究采用社会性别视角,借鉴教养理论和符号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典型报道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研究结果也有助于更好地改进女性典型人物报道。 本文首先对1995-2004年的《人民日报》和《中国妇女报》进行内容分析,确立女性典型人物,并从年龄、职业、学历、政治面貌、事迹形象方面进行编码,了解女性典型的整体形象。同时本文对一些有代表性女性典型进行了个案分析,并结合现实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来探讨报道中体现的价值倾向以及呈现的性别意识。本文还分析了近几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女性形象,作为此研究的旁证。 研究发现,女性典型集中于党员和中老年女性,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教师和医务人员为代表,个人事迹主要体现在高尚品德/服务奉献精神和个人成就两个方面。女性典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征,不同媒体也呈现出不同倾向。但总体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发展的趋势,倡导了积极进步的女性价值观,体现了教养理论的一些特点。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女性典型报道数量偏少,忽视了工人农民群体,一些报道局限于传统视角,一些事迹难以让受众产生共鸣。本研究运用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女性典型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