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同法上的减损规则研究
【6h】

合同法上的减损规则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一、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国际公约、国内法、示范法以及法律重述对减损规则的规定

第一章减损的性质

第一节义务说

第二节不真正义务说

第三节评价

第二章减损规则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诚实信用原则

第二节近因理论

第三节有效率的公平理论

第四节防止资源浪费理论

第五节 四种理论共同构成减损规则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减损措施"合理性"的判断

第一节客观标准

一、简介

二、客观标准所考虑的具体因素

三、客观标准反对"事后诸葛亮"式的判断方法

第二节排除法

一、排除法的用途

二、排除法之运用--哪些不是合理的减损措施

第四章减损措施的类型化分析

第一节停止履行

一、作为减损措施的停止履行发生的场合

二、与作为减损措施的继续履行之比较

第二节替代交易

一、作为减损措施的替代交易发生的场合

二、替代交易的判断

三、进行替代交易应遵循的程序--是否需要先解除合同

四、替代交易合理性的判断及其保障

第三节接受违约方的新要约

一、作为减损措施的接受违约方新要约发生的场合

二、违约方的哪些新要约非违约方可以不接受

三、接受违约方新要约与合同变更的区别

第五章减损规则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第一节减损规则与过失相抵

二、英美法系:减损规则既存在于侵权法也存在于合同法,但混合过错 (与有过失)一般仅适用于侵权法,在英国混合过错(与有过失) 有适用于合同领域的趋势

三、我国:过失相抵与减损规则并存,但仅分别适用于侵权法和合同法

四、过失相抵与减损规则的比较

第二节减损规则与双方违约

一、是否存在双方违约之争

二、非违约方未采取减损措施减少损失的情形是否属于双方违约

第三节减损规则与损益相抵

一、什么是损益相抵

二、非违约方因采取减损措施而获得利益的情形是否适用损益相抵规则

三、非违约方采取的"减损措施"超出了"合理"的限度所获得的额 外利益是否需要扣除

第四节减损规则与实际履行

一、实际履行在两大法系所处的地位

二、减损规则与实际履行的"冲突"

第六章减损规则对损害赔偿数额的影响

第一节一般计算方法

一、采取合理措施可减少的损失额必须予以扣除

二、因采取合理减损措施所支出的合理费用可以要求违约方支付

第二节替代交易情形下损害赔偿的计算问题

一、通常计算方法

二、接收货物之后解除合同的情形

三、替代交易情形里的其他附带损失

第三节数量损失问题

一、简介

二、数量损失发生的情形

三、数量损失的举证责任问题

第七章减损规则对预期违约中非违约方选择权的影响

第一节 非违约方在预期违约中选择权行使之困惑

一、非违约方在预期违约中的选择权

二、选择权行使的困惑:与减损规则的矛盾

第二节预期违约中非违约方选择权应受减损规则的限制

一、预期违约中非违约方选择权应受减损规则限制的理由

二、非违约方选择权应受减损规则的限制的判断标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从立法例来看,不仅合同法领域里有减损规则,侵权法领域里也有减损规则。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研究合同法领域里的减损规则。减损规则早在我国1987年的《民法通则》就有规定,但随后对该规则进行详细论述的文章不多,司法实践中对该规则也只是停留在引用法条的层面,较少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减损的性质和理论基础为研究的出发点,以减损措施的合理性判断以及损害赔偿额计算问题为分析核心,加上对减损规则与其他制度的关系以及减损规则对预期违约中非违约方选择权的影响等问题的论述,期能对减损规则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由于减损规则来源于英美法,本文着重以英美判例为资料来源,充分挖掘和归纳英美判例法对减损形成的规则。 从本文的结构来看,本文分为七章。现对每章的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章主要介绍减损的性质。该章对减损性质的两种学说(即“义务说”和“不真正义务说”)进行介绍,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认为应采“不真正义务说”。 第二章阐述了减损规则的理论基础。减损规则的理论基础不同学者向来有不同主张,笔者认为减损规则的理论基础可以同时有多个,并对这些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着重介绍了减损措施合理性的客观标准和判断方法。 第四章通过英美判例法对几种常见的减损措施进行类型化分析。 第五章主要是辨析和论述减损规则与相关制度的关系。具体而言,本章主要解决如下问题:过失相抵与减损规则的关系问题、一方未尽减损义务的情形是否属于双方违约、采取减损措施获益是否适用损益相抵原则、实际履行请求权与减损义务冲突等四个问题。 第六章旨在说明减损规则对损害赔偿数额的影响,并特别介绍了其中的数量损失问题。 第七章介绍减损规则对预期违约中非违约方选择权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