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控制权私人收益:对管制的一个解释
【6h】

控制权私人收益:对管制的一个解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文献回顾

第一节控制权私人收益(Prirate Benefits of Control)

第二节控制权溢价及其度量

第二章管制

第一节管制理论

第二节国有企业——中国的管制实践

第三节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第四节管制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解释

第三章对管制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解释的检验

第一节研究思路

第二节样本选择

第三节传媒业背景介绍

第四节实证设计与检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在经济转轨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经济的管制主要是通过国家直接拥有并管理企业来实现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统天下,既使在全面转向市场经济的今日,国有企业仍然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国有企业控制了能源、金融、交通、通信等关键性产业,国有企业仍然是政府对经济进行管制的主要手段,通过控制这些战略性行业,政府实质上仍保持了对经济的全面管制。 在国有企业全面掀起股份制改革之后,这些关键行业的企业由原来的政府独资所有转变为引入其它所有者的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政府管制经济的利器。 本文对这种特定的管制形式提出了一个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解释。这个解释认为,对于政府而言,获得经济收益往往不是其控制企业的首要目标,提高社会福利、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等都可能是凌驾于直接经济收益之上的更重要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被看作是政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作为控制性股东的政府会为了满足私人收益而牺牲所控制企业的利润,因为私人收益是政府独享的,而所造成的利润损失则由全体股东分担。在此之上的一个推论是:国有独资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引入其它非控制性股东后,政府将有更大的管制的动机。 本文提出的管制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解释,与现有的主流管制理论俘虏理论和公共利益理论存在差异,因此本文设计出了一套检验该解释的方法,用中国传媒业作为检验样本。检验结果表明,至少传媒行业的数据支持管制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